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1255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我说要杀你,你就天下人人皆曰可杀!
李光弼见状,一阵心潮澎湃,暗暗寻思:人们常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诚不我欺啊!
李隆基因为我救驾有功,封我为柳城侯,左羽林将军,又算得了什么?临死之前,还有人认为我是什么大贪官呢。天可怜见,我才当了几天左羽林将军?屁股都没坐热呢,贪污个蛋蛋啊。
但是,人家越王千岁随口一赞,就所有人都知道,我是朝廷栋梁之才了。
看来,我效忠越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程元振见此状况,则吓得肝胆俱裂,道:“越王饶命,越王饶命,越王饶命……”
他脑子转的再快,心思再毒,临死之前,也就是能想出这四个字儿了。
崔耕持剑在手,道:“不杀了你我心难安,宫中难安,大唐难安……你受死……”
“剑下留人!剑下留人啊!”
“陛下有旨,越王不准杀程元振,钦此。”
“圣旨在此,越王住手!”
……
崔耕的话还没说完,远方就传来一声声地大喝。
循声望去,但见一队骑兵正从远方疾驰而至。为首一人头戴乌纱,身着姿袍,面色沉凝,不怒自威。
这人崔耕认识,其人叫崔隐甫,博陵崔氏之人,如今崔隐甫官居御史大夫之职。论起权势来,比宰相也差不了多少。
此时的崔隐甫,面色惶急,手中还持着一份明晃晃的圣旨。
看来,是之前有人给李隆基送信了。
此时崔耕还真不好动手,他是以有旨不遵的名义要杀程元振。现在人家崔隐甫拿着正儿八经的诏书来了,总不能自已也在天下人面前有旨不遵吧?
不消一会儿,崔隐甫已经到了,迈步上了行刑台。
“下官崔隐甫,参见越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崔隐甫跪倒在地。
“起来吧。”
崔耕在博陵崔氏认祖归宗,和崔隐甫能扯上点亲戚关系。真论起来,崔隐甫得叫崔耕一声哥,崔耕也不好太过不给他面子——也许这就是李隆基派崔隐甫来的原因之一。
崔耕低声埋怨,道:“你小子来得那么快干啥?这死宦官是什么好东西了?我把他斩了,对大唐朝廷也是一件好事。”
崔隐甫也不敢摆钦使的架子,苦笑道:“小弟当然知道程元振不是什么好路数,但陛下有旨意,我能不听吗?再说了,这程云振又跑不了,您什么时候杀,不是杀啊。另外……”
“恐怕这另外才是重点吧?”崔耕道:“到底是什么?”
“我正打算对付张说呢,怎么能在陛下眼里失分呢?大哥,你就给小弟个面子,让我顺顺利利地把这个差事办了吧?”
崔耕马上就抓住了重点,道:“张说?此人官声不错啊,你没事儿对付他干什么?”
“不错?!”崔隐甫指向程元振,呸了一声,道:“张说跟这个瘪犊子一样,也就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而已。”
崔耕还真来兴趣了,道:“哦?这话怎么说?”
第1671章 名相有私心
崔隐甫也不隐瞒,道:“兄弟我的职司原来是河南尹,这不是姚崇姚相爷为保护陛下牺牲了吗?陛下就想把我补进宰相班子里来。结果,您猜张说那孙子是怎么说的?
“怎么说的?”
“他说我粗鄙无文,应该做金吾大将军。奶奶的,我一直是当文官的好不好?怎么就粗鄙无文了?最后还是陛下英明,没听张说那厮的撺掇,让我当了御史大夫。”
崔耕宽慰道:“御史大夫也就是比宰相略低而已,而且,咱们大唐的宰相是经常换,御史大夫却换得慢多了。总的来说,贤弟你吃亏也不算大。”
“小弟对付张说,也不全是私人恩怨。”崔隐甫继续道:“不怕告诉您,他仗着曾经救过陛下一命,在同僚面前颐指气使。但凡有点小错,都会被他骂的狗血淋头。说实话,现在朝廷里,谁不烦他啊?”
崔耕明白,所谓张说救了李隆基一命,指的是,窦德妃怀李隆基的时候,李旦想把这孩子打掉。张说误翻了打胎药的锅,又对李旦加以劝谏,李隆基才得以降生。所以,李隆基对张说的感情,与旁人不同。
崔耕道:“那也是你们先犯错,人家张说才骂你们,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罪过吧?”
“他骂我们,凭什么啊?”崔隐甫气呼呼地道:“大哥您难道没听说过“泰山”的典故?这事儿都传遍天下了。已身不正,何以正人?现在就没人服张说,除了跟他一起上泰山的人。”
这事儿崔耕当然知道。
从朝廷制度上讲,谁跟着李隆基上泰山封禅,就算立了大功,事后就会被提拔为五品以上的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