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鉴真发言,他身后一个法号智增的扶桑和尚已经迫不及待的发言了。
智增和尚介绍道:“这些人的来历可不简单.我们师兄弟五人,邀请鉴真大师来扶桑传法,结果在航行途中,遇到了一群海盗。结果,您猜怎么着?鉴真大师念了一段经文,那些海贼顿时泪流满面,愿意皈依我佛,拜在鉴真大师的门下。这简直是鉴真大师法力高深,佛祖显灵的明证啊!”
事实上,鉴真当然没这般本事,脸上画得花花绿绿的这些人,正是崔耕、杨玄琰、凌十三以及崔秀芳。
他们的名头太大,扶桑人又有不少人在长安留学。
万一崔耕等人不小心,被扶桑的留学生认出来,可就麻烦大了。所以他们就扮作海贼,和鉴真和尚演出了这么一出戏。
“原来如此!”
岛津腾一尽管对这事儿将信将疑,但也不加以反驳,温言道:“那这几个海盗都成了鉴真大师的护法了?但不知他们贵姓高名呢?”
鉴真和尚指着崔耕道:“这位姓崔名海,乃是四大护法之首。”
又指向杨玄琰、凌十三和崔秀芳道:“他们三位分别叫杨火,凌石和崔方。他们都是唐人,只因常年做没本钱的买卖,怕官府通缉,才一直涂面,隐藏真实身份。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再也改不了,让国主大人笑话了。”
“哪里,哪里。正所谓有金刚怒目,才显得菩萨心肠。几位护法的扮相越凶恶越好,只有如此,才能震慑那些卑鄙小人啊。”
顿了顿,岛津腾一又低声对鉴真道:“弟子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确是有小人欲对大师不利呢。”
“哦?到底是什么人?”
“是兴福寺的和尚们,以贤璟和尚为首。”
“多谢岛津国主提醒。”
鉴真和尚也不知道这兴福寺的贤璟和尚到底是什么人,淡然回应。
岛津腾一似乎看出了鉴真的所思所想,提醒道:“大师您莫不把他们当回事。这兴福寺可不简单……”
然后,他简要地将兴福寺以及贤璟和尚的来历介绍了一遍。
天智天皇八年,扶桑大臣藤原镰足之嫡室镜女王,继承藤原镰足的遗志,在山城陶原建立了山阶寺,用来安置高达丈六的释迦摩尼像。
这就是兴福寺的前身。
和铜三年,也就是二十来年前,扶桑迁都平城京之际,权倾朝野的藤原不比等,又将此寺移至离平城京,改名为兴福寺。
由此可以看出,兴福寺和藤原家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今藤原家的权势,比天皇还要大一些。兴福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跟扶桑的国寺也差不了多少。
贤璟和尚乃是兴福寺的主持,他要找鉴真和尚的麻烦,能容易应付吗?
鉴真和尚听了也是面色微变,道:“但不知这位贤璟师兄是哪一宗的?他因何要找贫僧的麻烦呢?”
岛津腾一道:“兴福寺是法相宗的,他们主张僧人乃是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应受世俗的约束。但有愿意出家为僧的,只要在佛前自誓受戒即可。”
鉴真苦笑道:“但贫僧的戒律宗却要求,僧人出家必须有三师七证才可。这可真是针尖对麦芒了。”
岛津腾一心中暗想:哪有那么简单?其实此事的本质是扶桑佛门的主导权之争。你们就是意见完全一致,也得掐起来。更何况,二宗对戒律的看法完全不同呢。
但他嘴里却道:“正是如此。大师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阿弥陀佛。”鉴真和尚口宣佛号,低眉看向崔耕道:“崔海护法,你怎么看?若那兴福寺的贤璟师兄来找麻烦,就需要你退敌了。
这关我什么事儿啊。崔耕不由得暗暗翻了个白眼。
他心中暗想,本王不就是让你鉴真和尚打个掩护吗?怎么一遇到事,就想着让我出力啊,这分明是你自已的锅好不好?
第1699章 翩翩贤璟来
崔耕这么想,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历史记载中,鉴真和尚六渡扶桑,终于抵达萨摩。可初来乍到,就遇到了兴福寺的贤璟和尚来找麻烦。最后二人公开辩论,到底应该自誓受戒,还是必须三师七证。
鉴真和尚做了妥协,他宣布,自誓受戒也不是不行,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
不过贤璟等人却表示,自已已经被鉴真大师的高深佛法折服了,愿意舍弃旧戒,遵守鉴真大师所授的戒律。
从那以后,鉴真在扶桑一炮打响,终于在第二年受封为“大僧都”,统领扶桑所有僧尼。
所以,今日之事,就是应该鉴真自已顶上,跟崔耕完全无关。
但话说回来,在大庭广众之下,鉴真和尚这么问了,崔耕也不好反驳。
他点头道:“如果辩论经文,弟子当然不是那贤璟和尚的对手,但若是其他方面,弟子愿效犬马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