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家还是满面的狐疑之色,法进继续解释道:“五年前,贫僧还是扬州法贤寺的一名普通僧人,我偶然之间,听说了咱们唐人在扶桑遇到的这场大灾难。于是乎,我发现宏愿,要东渡扶桑,为死者超度,为生者祈福……”
然后,法进将自已东渡扶桑的经过娓娓道来。
他这次东渡扶桑也不大顺利,快到扶桑的时候,船只遇到暗礁沉没了。法进掉入海中。没过多久,法进就昏迷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被救到了一家寺庙里,当时救他的人正是玄昉和尚。
当然,单只是救命之恩,法进还不会如此崇拜玄昉。
最关键的是,他问起那些唐人的现状时,玄昉告诉他,本来那些死者都暴尸荒野,可玄昉看不过去,筹集钱财,将那些尸骨安葬了。非只如此,他还在这些尸骨埋葬的地点附近,建了一座寺庙,为这些客死异乡的人日夜超度。
至于那些沦为奴隶的唐人,也早就被他赎了身。现在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就在为玄昉效力。
敢情自已想干的事儿,玄昉已经干了啊。
法进既感动又有些震撼,就留在了玄昉身边,并于三年前拜他为师。
崔耕听完了才明白,明明应该是鉴真衣钵传人的法进,为何会出现在扶桑,并且成了玄昉的弟子。
他想了一下,道:“死者为大,按说现在我不该说玄昉大师什么。不过。他安葬死者,为生者赎身,恐怕目的也不是那么单纯吧?”
法进听了这话也不生气,道:“确实,玄昉大师安葬死者是为广传佛法的理念,让更多扶桑百姓信奉我佛。他为那些生者赎身,是因为他们大多识文断字,比一般的扶桑人强多了。现在我手中的主要力量就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但那又如何?玄昉大师佛法高深,一心为我佛着想,我对他心悦诚服,愿意奉他为师,并且为他报仇。”
“啧啧啧……”
这逻辑还真能自恰,崔耕连嘬了几下牙花子,道:“所以你为了玄昉,即便与同族为敌,也在所不惜?”
“不错,正是如此。”
杨玄琰插话道:“那不对呀,你来扶桑的目的是为了咱们唐人,怎么被玄昉一蛊惑,竟成了为扶桑人对付咱们唐人了?”
法进站起身来,道:“你还没听明白吗?贫僧原本东渡扶桑的目的只是个引子,并不重要。自从我遇到玄昉大师后,已经被他彻底折服。无论是唐人还是扶桑人杀了他,我都会为师报仇。”
顿了顿,又摆了摆手,道:“好了,就说到这吧。贫僧该说的都说完了,再次见面,咱们还是仇敌。”
说着话,他已然转身,快步往亭外走去。
“诶,你别走啊。”
崔耕伸手欲拦,那法进却走得更急了。与此同时,和法进相反的方向,又有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崔海大师,崔海大师,您在这呢,可是让奴婢好找啊。”
“嗯?”
崔耕扭头看去,却见一扶桑宦官正急速向自已的方向跑来。
他问道:“这位公公,您找贫僧有什么事?”
那宦官气喘吁吁地道:“天皇陛下有旨意到,十万火急,您快回如玉楼接旨吧。”
第1724章 天皇双旨意
天皇有旨意不找鉴真只找我,这是为什么?崔芬的事儿,已经算基本解决了啊。
崔耕满腹狐疑,和那小宦官一起,来到了如意楼前。抬头观看,但见几名扶桑宦官,以及橘诸兄已经等候多时了。
橘诸兄见崔耕到来,用手掌在脖子那比划了一下,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该报的都报。鉴真大师这话,说得真是准呢,你看现在,这报应不是来了吗?”
崔耕心中一凛,道:“橘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身着红袍的扶桑宦官,道:“先莫管其他的事儿,如今天皇陛下有旨意到,崔海快快接旨吧。”
“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敕曰:朕闻有大僧都鉴真驾前护法崔海等人,佛法高深,普度众生,心中甚喜。今有我扶桑太后……”
在这个年代,扶桑疯狂的山寨大唐,连圣旨的调调都没什么不同。
崔耕宦海沉浮几十年,岂有听不明白的道理?但听明白了是听明白了,他听完了之后,真有种疯狂骂街的冲动。
这都哪跟哪啊?
怎么就能从自已等人为崔芬成功治病,就联想到自已等人能为宫子太后治病呢?要知道,崔芬只是思乡心切,茶不思饭不想而已。但那宫子太后,却是实实在在的精神病!
在历史记载中,是玄昉的一剂汤药治好了宫子太后的病,现在的自已哪有那本事
最关键的是,这道圣旨竟然说,是自已等人非常有信心的主动提出,要为宫子太后治病的。这不扯淡吗?自已从来都没说过这话,好不好?
“我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