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阎麟之本来倒也没什么,就是一个普通的吏部主事。可是前不久,他也不知道他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得了吏部尚书、当朝宰相裴光庭的青睐,对他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到什么程度呢?吏部是管天下官员的铨选的,阎麟之认为某人应该任什么官,裴光庭就任命他为什么官。哪怕是裴光庭没有权利任命的,他也会根据阎麟之的意见,在李隆基面前据理力争。
所以阎麟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吏部主事,但朝野上下,没人敢小瞧他。都把他看做裴光庭的影子,以至于有“麟之口,光庭手”之称。那意思是阎麟之动动嘴,裴光庭就给他把事办了。
二人既然有如此的交情,李晟今天失手把阎麟之给打死了,裴光庭能善了吗?
再想深一点,阎麟之一个小小的吏部主事,却一步登天,得到诺大的权势,不知有多少人嫉恨得牙根儿都痒痒呢。
尤其是那些被吏部黜落的官员,大家被吏部尚书罢官也就罢了,被一个小人物轻易决定了自已的命运,那真是杀人的心都有。
既然如此,今日李晟误杀阎麟之,裴光庭能够就事论事吗?他不知要把多少官员牵连进这个案子来。如此一来,朝廷对付回纥之事,肯定大受影响。
话说到这,王晙轻叹了一声,道:“李晟你不是一般人,对朝廷各位宰相也有所了解,今日你作为本相的心腹,狠狠得罪了裴光庭,那朝堂之上,本相恐怕独木难支了。”
第1794章 身死引大变
尽管王晙说得含蓄,但李晟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如今朝廷上有五位宰相,李林甫、源乾曜、王晙、裴光庭、陈希烈。
李林甫身为中书令,权利最大,柔媚侍君,渐渐地为人所不耻。
王晙乃老资格的大臣,要功劳有功劳,要能力有能力,自成一派,与李林甫多有争执。
陈希烈是李林甫的铁杆,唯李林甫的马首是瞻。
源乾曜是个老好人,两不得罪。
裴光庭也算清流一派,与王晙多有配合,对李林甫进行制衡。如果裴光庭恶了王晙,转投李林甫,那王晙可就真的独木难支了。
尤其是现在,朝廷算计回纥的事儿是王晙一力主张的。如今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林甫若是趁机发难的话,指不定会引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李晟道:“但是,事情已经出了,即便您要力保末将,裴相爷也不会改弦更张啊。”
王晙道:“还有一点,本相对你寄予厚望,现在你绝不能死。”
“什么厚望?”
王晙缓缓摇头,道:“现在还不是说这事的时候,总而言之,本王是绝对不会把你交出去的。我这就入宫面圣,为你求情。”
言毕,他又看向裴方,道:“裴将军,本相要入宫面圣,你要阻拦吗?”
“末将不敢。”
“谅你也不敢。”王晙道:“你现在尽管围着本相的府邸,但万不可擅自行动。若伤了李晟半根毫毛,嘿嘿,本相奈何不得裴光庭,还奈何不得你么?”
“王相您尽管去,若陛下愿意法外施恩,末将也不愿意枉做小人。”
“如此最好。”
……
王晙把事情略作安排后,就往皇宫方向而来。功夫不大,他就在小太监的引领之下,到了甘露殿内。
偷眼观瞧,但见人来得真齐全。不但李隆基在,裴光庭、源乾曜,李林甫、陈希烈也都在。
君臣见礼已毕,李隆基赐坐。
王晙刚刚坐好,李隆基就道:“王相今日前来,可是为了李晟之事吗?巧了,裴爱卿、李爱卿、陈爱卿、源爱卿也都是为了此事而来呢。朕觉得,这事没什么值得争执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嘛。”
王晙明白,恐怕是裴光庭怕自已袒护李晟,赶紧找了李林甫等人,在李隆基面前告了李晟一状。
若自已现在为李晟求情,还真没什么好说的。李晟杀阎麟之,连误杀都算不上,辩无可辩。
他眼珠一转,道:“微臣虽然是为李晟之事而来,但不是为了阎麟之的案子,而是……李晟刚才告诉了微臣一个天大的秘密。”
“什么秘密?”
“是这么回事……”
王晙将李晟前往岭南道,经历的事情,简要地说了一遍。
李晟去了岭南道的事儿,李隆基当然是知道的。但岭南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他就不清楚了。
听完了之后,李隆基马上就被吸引了注意力,毕竟在他的心目中,阎麟之、李晟的死活,都无关紧要。而回纥和大唐的战事,却关系到自已皇位的安危。
李隆基往四下里看了一圈,道:“刚才王爱卿说的话,大家都听清楚了吧?到底回纥打的什么主意,崔耕又是有何打算,朕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你们怎么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