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

奋斗在盛唐 第134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才,越王崔耕。”
“啥?越……越王崔耕?”
噗通!
安波注又跪下了,磕了一个响头,道:“小老儿参见越王千岁千岁千千岁!越王千岁赎罪啊,我……我是真不知道是您啊!要不然借给小老儿两胆儿,也不敢对您无礼啊!”
这倒是实话,安波注敢对羽林军嚣张,是占了安思顺的势。但归根到底还是占了崔耕的势。
崔耕也不跟他计较,以手相搀,道:“安老爷子请起!都是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谢越王千岁!”
“呃……安思顺如今在室韦为官,安老爷子你为何不在室韦,却在长安城养老呢?”
安波注道:“越王千岁有所不知啊。没错,我儿子在室韦的官是挺大,小老儿我在那也的确很受尊敬。但室韦太偏僻了,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是一样都没有,待着忒没意思。于是乎,我就自个儿来长安城养老。反正,有我儿子孝顺的钱财,在这什么都能享受到。”
李林甫接话道:“安老爷子虽是突厥人,但一直在安西军服役。和安思顺将军聚少离多,后来,安思顺将军的部落覆灭,父子二人也就断了消息。直到安思顺将军名震天下之后,父子二人才重新相认。”
“这样啊……”
尽管李林甫说得非常含蓄,但崔耕也听得出来,这安思顺和安波注恐怕感情不深。所以安波注为了在长安享受荣华,连父子之情都可以舍弃。
但不管怎么说吧,安波注总是安思顺的父亲,崔耕还是得以礼相待。
他说道:“安老爷子,今日羽林军叨扰您,实在是情非得已。因为在这崇仁坊内刚发生了一件大案子……”
崔耕简单地将郭元振遇刺案,介绍了一遍。
最后,他问道:“安老爷子,你就住在崇仁坊里。昨夜可曾听到什么特殊的声音?或者见过什么特殊的人没有?”
安波注眼前一亮,道:“关于这事儿,越王您问我,可算问对人了。就在昨天晚上,小老儿听到房顶的瓦上有响动,我就抽刀背弓,出门观瞧,结果您猜怎么着?正好看见一个贼人从我的房顶上过去。”
“然后呢?”
“别看小老儿年纪大了,我的胆子可不小。当时我就抽弓拉箭,射了那孙子一箭。虽然没射着,但他慌乱之中,连滚带爬,脸上的蒙面巾掉了,露出了本来面目。”
崔耕闻听此言,简直是大喜过望,道:“那可是太好了。朝廷有的是丹青好手,您把那贼人的面目描述出来,我这就请人作画。务必把那贼人画出来,绳之以法。”
“这个……”
听说要动真格的,安波注有些含糊,道:“小老儿虽然看到了那贼子的真面目,但当时天色太黑,我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恐怕画出来之后,跟贼子的真面目有比较大的差距啊。”
崔耕道:“那没关系,既然贼子的面巾掉了,想必看到他面目的人,并非只有您一个,大家集思广益,贼人的真面目不就出来了吗?”
第1815章 微服往张昉
崔耕打算的挺好,但是结果却很不如意。
首先,安波注的记忆力根本就靠不住。找来的丹青圣手都要被折磨疯了,还没画出一副明确的贼子画像。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人的鼻梁较常人为高,但具体高多少,安波注的印象就非常模糊了。
其次,除了安波注以外,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见过那名贼子。
总而言之,这条线索已经暂时中断。
至于另外一条线索,郭元振临死前留下的“李”字,更仅仅是聊胜于无了。
天下姓李的多了去了。
李隆基?李辅国?李林甫?光崔耕现在眼前的就有这么多。为了避嫌,李隆基甚至刚才都把李晟绑了来。
嫌疑的人太多,也就等于都没有嫌隙了,还是难以突破。
一时间,案子陷入了僵局。
李隆基倒是非常配合,除了给了崔耕一面御赐金牌之外,还让杨洄和李静忠在他跟前听用。
李静忠虽然原来混的不咋样,但因为此事,李隆基把他提拔为内侍省监正,位仅在程元振之下,算是一步登天了。
杨洄是标标准准的驸马爷,亲贵之极。
有这两个人帮忙,崔耕调动官府的力量查案就非常容易了。若是再什么都查不出来,那也只能怪崔耕的能力不行,却怪不到他李隆基的身上。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是一个月后。
这一日,崔耕正在书房内,愁眉不展地思索案情,李辅国和杨洄在一旁相陪。
忽然,杨玄琰来报,安波注求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