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暄妍想,自己与封墨的分歧,症结不在于圣人与太子,原来是在于师远道与江夫人。
她明白了。
宁恪与封墨相交、熟识,了解封墨的一切,也知晓,封墨从来不曾因为那件旧事与他怀有怨怼。
所以起初,当她说出,她恨他时,宁恪才会觉得受了冤枉。
是啊,不只有封墨。
就连于齐宣大长公主的千秋宴上所见的翠屏县君,她没有出身于仕宦之家,也面临了同样的困境。
她的父母是选择,抛舍下长安已经打下的家业,与尚在襁褓之中的爱女,一同南下经商。
在他们心中,有孩子的地方,似乎才是一个完整而温暖的家。
这应是大众的观念,独师家是个异类。
至于她,师暄妍想,她从来都不是被圣旨驱逐,而是被父母抛弃的,就算没有那道圣旨,相信他们也多半,只拿她视作联姻的工具,巩固家族的踏脚石,兴起之时,便如对待江晚芙,摸着哄着,一旦起了利益相关的冲突,便随手无情地丢在一旁,乃至祭天。
那么自今以后,她就忘了那件事吧。
天高云淡,正是昭昭春日,往事已矣何须沉溺,没得败坏了踏春游行的好兴致。
师暄妍要走,封墨环住了她:“太子妃。”
她歇下脚步,从旁回眸。
封墨跟上半步:“太子妃问完封墨,封墨也有一句,欲问太子妃。”
师暄妍想,自己问了封墨这么多问题,他都如实回答,他问自己一个,自己也的确不该藏着掖着,反倒显得小气。
她微笑着拂袖:“你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