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捻须哂笑:“自然是听圣上的安排,若圣上觉得翰林院可教储君,翰林院上下必全力以赴。”
旁边的郑青州探过头来:“你们难道就不主动争取?”
翰林学士面露尴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怎么好意思说实话?
王桦也凑了凑热闹:“这活儿还挺适合你们翰林院的,毕竟你们那地方清闲,可不像我们工部,整日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没这时间。”
礼部几个官员听到王桦说这差事适合翰林院,眼刀子立马递上来了。
王桦毫无所觉。
孙明达跟王纪美笑呵呵地走过来,孙明达看热闹不嫌事大:“论起教书育人,国子监当仁不让,本官觉得东宫这些属官国子监官员都能胜任。”
礼部尚书与翰林学士都回过头,笑意不达眼底:“是吗?”
孙明达:“可不就是吗?”
他年纪大了,不准备再去崇文馆了,不过三师、三少若是缺人的话可以去兼一兼。即便孙明达不愿承认,可国子监开馆这么多年,还从未有哪个监生比傅朝瑜更聪慧。外甥多像舅,傅朝瑜智多近妖,五殿下定然也不惶多让。而且他观察了几日,觉得这位小殿下应当没有他舅舅那么喜欢气人。
孙明达越想越觉得自己对此事已经势在必得了。
他那番模样深深刺激了旁边两位礼部与翰林院的官员,二人嘴上没表态,私下却开始暗暗向杨直打探消息。
他们不想头一个去争,太掉身价了,但他们不能不知道哪个同僚报了名。若是被别人侥幸占据上风,他们能死不瞑目。
谁都知道挤进东宫意味着什么。五皇子继位已成定局,他们总要为了以后考虑。
先前虽然有人反对立五皇子为储君,可那都是先前的事儿了,只要他们有心亲近,相信五殿下不会拒绝的。
杨直很快便察觉出不对,朝中不少高官总是暗暗跟他打听有何人去韩相那边报名,但也仅仅是打听,等听到报名的都是些小官之后,似乎又松了一口气,决口不提自己也要报名之事。
直到年关将近,圣上规定的期限已经快到了,才陆陆续续有高官前来,矜持地报上自己大名,并且再三强调,自己被人劝说,这才前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