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2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f射线才是重点。
军方派出了代表来到湮灭力场实验组,他们一方面是参观湮灭力场实验组,对于前沿技术进行一定的了解。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和王浩商谈f射线设备问题。
军方团队的负责人是许国茂,他也是战区的二号决策人物,见到王浩以后很直白的说道,“王院士,我们正在研究f射线设备用于辅助防空任务的可行性。”
“我们参观了f射线实验组,现在的f射线设备的技术强度足够,只是太复杂了……”
廖建国听的有点尴尬,他解释了一下,说道,“是这样的。他们需要更简化的技术。反重力场内置能源会造成安全性风险,而且也会影响到外部电力和磁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会很麻烦……”
王浩疑惑问道,“如果只是用于防空辅助,覆盖范围百公里内就够了吧?不用内置核反应堆吧?”
廖建国抿抿嘴,提醒道,“其他内置能源不具有持续性。”
王浩顿时恍然。
f射线使用的是一阶铁基超导直流反重力技术,最开始制造的反重力场前度很低,要靠外部螺旋磁场挤压以及内置热源,来提升激发f射线的距离和强度。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必须要内置热源!
现在最高端的f射线发生设备,内置热源是核反应堆,但内置核反应堆会让设备使用和维护变得极为复杂。
如果内置其他热源,比如,最简单的电力散热,外部有一层强湮灭力场,会影响到正常电力输送,持续和稳定性就是个问题了。
“而且,还需要考虑成本。”
许国茂摇头说道,“内置核反应的方案,需要大量电力持续不断的供给,维持成本实在太高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 导弹实验!霍肯森:我眼睁睁看着,你告诉我什么都没有?
实际上,许国茂的军方代表团,最开始没有来湮灭力场实验基地的计划。
他们先是去了f射线实验基地,f射线是近年来最热火的技术,军方自然希望能装配这种能实现对近地卫星进行打击的超级武器。
从技术研发角度上来讲,想要做到精准打击卫星还需要更多时间的探索,所以他们首先希望制造出能辅助构建防空体系的f射线设备。
军方代表团中有很多的防空武器专家,他们参观了f射线设备后,就提出了‘设备稳定性差’、‘维护运行成本太高’的问题。
廖建国觉得这个问题根本无解。
现在的f射线设备中,内置热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有内置热源和外部磁场相互作用,才能够制造出f射线。
内置热源是必须存在的。
问题就在于,内置热源是核反应堆,维护和使用成本就会非常高;内置热源是其他形式,就牵扯到设备持续性问题,强湮灭力场薄层的作用下,很可能f射线只能激发一次,就需要进行安全检测和维护。
“这个问题,根本无解。”廖建国仔细思考得出结论。
正因为廖建国解决不了问题,许国茂才决定来一趟湮灭力场实验组和王浩进行面谈。
王浩听了问题以后,也认真思考起来。
廖建国则是看向许国茂,还用力撇起了嘴,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看吧,王院士也没有办法’、‘技术就是这样,还能怎么办’。
许国茂也感到有些失望。
他想着或许让f射线设备服役,时间还是太早了一些,还是要再等上一段时间,看看技术上是否能有什么突破。
这时,王浩看向了廖建国,问道,“廖主任,你知道未来元素吗?”
“知道啊?”
廖建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还是点头说道,“α、β、β减,三种元素,其中β元素就是未来元素。”
“你们发表过论文,我仔细看过。”
他说着有些得意,“我也注意过核聚变项目,你们制造的α、β元素,是不是提供给各个机构用于材料研发了?”
“对。”
王浩点头认可了他的说法,继续问道,“现在你们的f射线设备,使用是什么材料?”
“铁基超导?”廖建国回答说道,“用你们的研究描述应该是一阶α铁基超导材料。”
王浩再问道,“那么,你知道α元素的特异性吗?”
廖建国感觉王浩是在考察自己,顿时说了起来,“α元素,是通过强湮灭力场制造出来的升阶元素,和β未来元素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特异性上,面对强湮灭力场时,它会产生抗磁化的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