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真是这样……”
“他们都已经造宇宙飞船了,而我们在干什么?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好像还在研究区域性强湮灭力场,我的上帝,差距太大了!”
“最可悲的是,他们还没研究出来!”
“国际湮灭组织用的设备,也是来自反重力中心,我们的科技差距越来越大,好像完全看不到希望啊……”
“现在又一个引力场技术,我们甚至连概念都没有!”
引力场技术在空天母舰上的应用,科学界的讨论就更加深入了。
很多科学界人士都知道引力场技术,但上一次反重力中心也只是发布信息说,利用对空间s波的研究发现了引力场,科学界也感到惊奇而已。
现在则是震惊了!
如果只是发现了某个现象,其实并不怎么惊人,前沿科技的研究都是新发现,多了一项新发现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技术应用就不一样了。
在物理学界,某个物理现象被发现以后,下一步是对于其理论进行研究,再下一步才是研究其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够实现应用。
整个过程用时几十年都是非常正常的。
科学界完全没有想到,引力场技术才只是发布了信息,下一步就直接到了应用层面。
很多人完全无法理解。
同时,一些人也开始讨论,引力场技术应用的重大意义,这不只是新技术的应用,也代表了性能的巨大突破。
比如,空天母舰。
在引入了引力场技术以后,空天母舰的稳定性会得到大大提升。
引力场是可以抵消加速作用的。
当空天母舰向上加速飞行的时候,若是提供一个反向的引力场,人体就不会受到加速影响,甚至都感觉不到加速环境的存在。
第二就是高加速能力。
任何载人飞行装置的加速度,都会受到人体承受能力的限制,包括火箭装置也是一样的,设计上必须要考虑人体承受能力,而不是无限制的增加性能。
从理论上来说,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为31倍重力加速度,也就是31g。
但31g只是理论。
当过山车俯冲向下的时候,人体承受的重力加速度最高能达到5g左右。
5g的数值已经让人感觉头晕、恶心了。
人体承受重力加速度十几秒仍然保持非常清醒、丝毫无事的纪录是14g到15g,一个未经训练的人,一般在承受6g的时候就会失去知觉。
飞行器性能的设计,也会考虑人体承受极限的问题。
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空天母舰的性能,但有了引力场技术就不一样了为反向引力场可以抵消加速度,能提供很高的反向引力场,就可以让加速度不断的上升,人体在其中却没有任何的感觉。
空天母舰,也就能轻易突破人体承受的限制,并支持航行时开启超高加速度。
这会让性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第五百九十二章 太空武器问题,正向反馈?海伦:幸好有你!
在应用了引力场技术以后,空天母舰的性能确定可以实现质的突破。
引力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空天母舰内部模拟地面的环境,也就可以实现让人类在太空中,就像是在地球表面一样的生活,工作的时间就会大大的延长。
太空无引力环境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当人体长期处在失重的环境,就会引起体内的新陈代谢紊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一般来说,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间不超过六个月,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一般工作时长是四个月,国内空间站的宇航员工作时间为三到六个月。
在完成了一轮儿工作以后,宇航员就要回地面做详细的身体检查,并进行一系列的修养,直到身体回归到正常状态,才能够执行下一次任务。
这对于空天母舰的应用来说,是一个很大限制。
空天母舰不是常规的空间站,未来有可能执行星球探索工作,持续时间是不固定的,超过六个月也很有可能,若是没有引力场技术的情况下,内部人员一直处在失重的状态下,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问题。
所以空天母舰的应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