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大明嫡长子 第24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严嵩还在考虑,
他自己呢,在侍从室做官,看起来是地位显赫,但皇帝是一代明君,他对于身边的人管束的非常严格。
已经走掉的丰熙、郭尚坤,现在还留着的靳贵、汪献,这些人几乎不怎么参与朝堂,一个两个人还可以解释为个性,但都这样,就说明是皇帝的要求,皇帝不喜欢身边的人钻营心思太多。
所以他以后也做不了什么。这样未免就有些力量弱小。
而赵慎确属干练,如果能够留在京师那便极好……
他呀,可不想一个人。
“对了,老师和江西詹氏那些人……应当没什么牵扯吧?”
“詹氏?鄱阳湖詹氏?”赵慎摇了摇头,“那是北赣,不接触多少的。”
“那便极好。”
“怎么了?”
“昨夜,詹秀山在北镇抚司死掉了。此案涉及詹氏以及和詹氏有染的人,因学生是江西籍,其实还受些波折。”
“什么罪?”
“还未来得及审。”
“未审便死了?”
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院落里又进来一个小厮模样的青年人,他把一份报纸递给了赵慎。
赵慎接了过来,并对严嵩解释说:“刚入京,听说有这么个新奇玩意儿,能说朝廷事。所以便去遣人买了过来。”
这没什么,严嵩也不觉得意外。
但是看了上面的东西,他们两位的脸色可就都变了。
“惟中,《明报》是何背景?涉及朝廷命官的要案,他们便可以这样写上去?!”
严嵩也仔细瞧了,今日这份报,明明白白写了詹秀山等四名官员在北镇抚司死于非命,另有文选司郎中方文一样在家中被发现死了。
“我听闻,当今圣上限制酷刑,可北镇抚司却出了命案,关键还是朝廷的官员,朝堂上也应当会有波澜吧?”赵慎哪怕不熟悉京师,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
如果今日官员们不怒、不闹,一点儿反抗的声音都没有,那往后死在里面的文官只会越来越多。
严嵩则觉得奇怪,“太快了……”
“什么太快了?”
事情从发生,到登报实在太快了。就像是正好逮住了这件事一样。
陛下,是要让这件事弄得满城皆知、人人议论吗?
第二百七十七章 省级官员培训班
对于皇帝来说,江西有两个巡抚这件事很容易看出来。培训的名单大约扫一眼就能够清楚。
礼部尚书林瀚和吏部尚书王鏊一齐在君前奏对。
省级官员培训班也是很多政务的缩影,不管你们怎么拖,反正朱厚照这个皇帝就是盯着你。
现在已经攻守易型了,不是你们来说皇帝不能大兴土木、贪图享乐的轮次,而是皇帝要对这些人说你们不要天天过着吟诗作赋、花天酒地的悠闲日子。
“一共多少人?”
“地方官二十六人,京官九人,一共三十五人。”
朱厚照心里想着,规模倒是可称适中,太小了就需要太多轮次效率很低,太多了没啥效果。
其实作为曾经被培训过的人,他对于培训的效果是存疑的。但依然下旨要求礼部去这样做。一方面当然是可以传达一些新皇帝的施政理念,但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建立和这个群体的联系。
处于最顶端的皇帝当然可以花上几年时间,不停的从身边派人去主管地方。但形成规律以后会大大打击地方官的积极性,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将这个群体排除在外。再者,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加上边疆地区的行都司,那么多地方,那么多的官员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换。
反过来做,给这群人接触皇帝的机会,可以打破朝堂上的京官对于地方官晋升资源的垄断,使皇帝的心腹直达省级层面,并加强地方对于中央的向心力。
这一加一减之间,其实区别很大。
詹秀山的事,其实恰巧撞上了京里聚集了很多高级官员的时机,而忽然间的命案也引发了一片哗然。
惊呼、愤怒、愤慨、疾呼……各种声音和情绪交杂在一起的时候,其实皇宫内的皇帝保持了一种奇怪的安静……安静的准备着和三十五名官员的会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