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弘治十一年穿越而来,就一直注重练字、读书。
现代人科学知识量确实远远胜过古人,不过他所懂的那些科学知识在这个时代说出来就是鸡同鸭讲。
相反,古人说话往往是‘暗含深意’,就是它有一个语言环境。
简单的说,你要是不懂典故、不读些古书,那可能人家骂你你都不知道。这种人那不就是文盲么?
现在何廷仁说的话就很有读书人的特点。
他说的柳河东就是柳宗元,古人爱以别称称谓,直呼其名是不敬的。
这没什么。
关键何廷仁不是随便讲话的人,他毕竟是在天子面前,好好的说什么读柳宗元干什么?
这就很奇怪了。
而因为朱厚照读了不少书,所以他略微一想就明白,
何廷仁其实是在劝他。
他现在纠结的这个案子,唐代就有过,而且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惊动了武则天,哪怕过去一百年到了柳宗元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还是把这件事拿出来说,柳宗元还特地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名为:《驳复仇议》。
朱厚照反应过来以后就说:“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何廷仁则回: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
“看来性之(何廷仁字)是赞同柳宗元的。”
“是,总不至于现在仍然先杀而后彰,此谓乱也。”
朱厚照露出笑容,“礼之大本,以防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