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苑君璋本人来说,他依旧没有放弃……从理性分析,他自己也知道没有什么希望,但从感性出发,或者说他的选择很大程度来自于他对于权力的欲望,他依旧希望能掌控朔州。
换个地方,或能平安度日,但大丈夫在世,决不能手无权柄!
苑君璋阴着脸,抬头眺望东方,“听闻太原元谋功臣,均赐铁券。”
“什么?”
“你听不懂,但李怀仁肯定懂。”苑君璋指了指东方,“乔装打扮,入雁门关,若是李怀仁许之,你径直入长安觐见唐皇。”
苑孝政大是吃惊,就这么轻易的决定了?
我只是按照李师的嘱咐,演了一出东奔的戏而已,结果还真的要去长安觐见唐皇?
苑君璋可能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蠢,直截了当的吩咐道:“即使唐皇不许,你也不用再回朔州了。”
顿了顿,苑君璋叹道:“其实你说的不错……不,是李怀仁说的不错。”
“马邑苑家,总要留个传承香火。”
目送儿子依依惜别离去的背影,苑君璋想到的是半个月前被自己几乎灭门的高满政……早在上次马邑一战之后,高满政就将长子次子都送去了长安,自己也不得不准备这一手。
次日,雁门关内,李善啧啧作声,笑着摇头道:“苑公可不是让你向圣人求铁劵。”
苑孝政迟疑问:“父亲说的太远元谋功臣铁劵……”
“免死铁劵。”李善解释道:“共计十七人,除却谋逆大罪外,许免死一次到三次。”
“但免死铁劵,只能圣人赐予,臣子如何有资格讨要?”
“更别说以此谈条件。”
“李师,那父亲……”苑孝政有些急了,“但父亲只怕不会……”
“别急。”李善轻描淡写道:“苑公知晓为师得圣人看重,其意是让为师暗中密奏。”
“这事你就不用管了,明日为师遣派亲卫回京,你夹杂其中一同启程。”
“此外,还有几件事嘱咐。”
苑孝政一喜,拜伏在地,“学生聆听李师训导。”
李善笑着说:“其一,不涉朝争,如今长安城内,太子、秦王夺嫡。”
“其二,入京后,诸事听从苏定方安排。”
“其三,圣人相询,可以提一提为师,不必歌功颂德,只需实话实说。”
苑孝政一一应下,轻声问:“李师,可需拜访谯国公?”
李善微微摇头,沉默了会儿补充道:“携几匹好马入京,挑一匹送给郕国公。”
郕国公即郭子和,得李渊赐姓李,应该称为李子和,他是投唐势力首脑中混的最好的一个。
苑孝政代表着苑君璋的态度,想摆明立场,仿造李子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早年李子和占据的就是云州。
第四百零一章 路遇
七八匹快马在官道上奔驰,为首的粗壮汉子是杜晓,他有些无奈的看着路旁已经非常眼熟的景况,心里实在哭笑不得。
杜晓早年就是唐国公府的家仆,平阳公主下嫁柴家,杜晓随之而去,后来关中起兵,也一度立功,虽不能与马三宝相比,但也小有名气,后来随平阳公主驻守晋阳,多立战功。
虽然没有出仕,但杜晓这个名字并不默默无闻,被平阳公主遣派到李善身边,他还以为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没想到却成了专用的信使。
李善赴任代县至今不过三个月,而从代县到长安这条路,杜晓已经来来回回跑了十多趟了……算算时日,就没几天能安生的。
不过杜晓也能理解,李善远在边塞,朝中以平阳公主为后盾,自己这个平阳公主亲卫是最合适的信使。
清晨出发,快马加鞭,已经入了忻州。
此次赴长安共计十人,但却带了将近二十匹马,杜晓回头看了眼,李三郎趋马在左侧,是不是探出身子,将无人骑的空马拨回去,若论骑术,杜晓觉得自己也远远不如。
此次李三郎是得李善推荐入朝,已经定下入十二卫,就在苏定方手下任执戟,正九品。
叔父被王君昊斩下头颅,李善以此安定民心,对此,李三郎心情复杂难言,怨恨,或许重了点,但也并不是不在意,毕竟是自己的嫡亲叔父。
此次赴京,李三郎心事重重,甚至都是其父强行将他赶出来的,按他本心,还是想留在李善身边做个亲卫……但好不容易得以出仕,族中如何容忍他轻易放弃。
“老杜,歇息片刻吧。”后头传来朱八的吼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