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突厥犯忻州,意味着雁门关已被攻破,代州已然沦陷……但问题是代州军坚守雁门关多日,若是真的失陷,理应是代州战报先行入京。
封伦不是个普通人物,这样的道理不可能不清楚,为什么要跳出来请议罪?
几位宰辅中,裴寂、裴世矩不置可否,后者倒是没在这关键时刻火上浇油……呃,可能和平阳公主那犀利冰寒的眼神有关。
萧瑀、杨恭仁明哲保身,唯独门下侍中江国公陈叔达反对,但话还没说完,第二份战报入京,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上书。
五月二十二日,突厥兵犯并州,劫掠太原府阳曲县,洗劫了一个镇子。
殿内众人立即反应过来了,很可能雁门关没有被攻破,突厥是从其他路径攻入河东的,因为突厥兵犯忻州是五月二十三日。
塞外攻打河东,最重要的关卡就是雁门关,从其他途径侵入河东,障碍很多,而李道宗奏折中也提及,突厥兵力并不多,约莫数千骑而已,也符合这个特征。
殿内在军事上造诣最高的两人,镇守河东十余年的李渊,与曾经在河东大败刘武周的李世民第一时间找到了答案。
楼烦关。
随后第三份战报证实了这对父子的猜测,五月二十一日,突厥由北而来,急袭静乐,岚州刺史钟默不及抵抗,全军溃散,钟默本人兵败身死。
如今太原、岚州、忻州已然是一片大乱,突厥均选精锐骑兵,行军甚速,并州总管李道宗都来不及调兵遣将,突厥已然北上侵入忻州,反而是忻州刺史房仁裕的奏折先行入京,不过李道宗的奏折也不过迟了大半个时辰而已。
到这一刻,所有人都看清了战局,谁都没想到突厥会选择楼烦关,遣派精锐骑兵破关而入。
河东道不设行台,南北以并州总管、代州总管辖之。
代州总管府辖代州、蔚州、忻州、朔州,或许以后还会辖云州。
并州总管辖并州、受州、晋州、太原府、汾州、仪州、泌州、潞州八州。
理论上,河东一道,只有三个州府是不受代州总管府、并州总管府辖制的,靠近京兆的蒲州、绛州,靠近河南的泽州,以及与朔州相邻,却有山脉隔断的岚州。
因为岚州位于忻州西侧,不管是当年的刘武周,还是后来的突厥、高开道、苑君璋,一旦攻陷代州,南下忻州,第一目标永远是太原府,不会翻山越岭的去攻打岚州。
这也导致了岚州兵力不足,军备不整的情况,在遭受突厥袭击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丁点儿的抵抗能力。
偏偏岚州名义上不归并州总管府辖制,任城王李道宗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曾经和李善约定,突厥来袭,他愿意领兵出塞,但李渊不置可否,李道宗就偃旗息鼓,所以他从不去管岚州,甚至突厥袭破岚州,马蹄都抵达太原府、忻州交界处,他还不知情。
第六百零一章 战报(下)
第四份战报是并州总管李道宗,遣派偏师北上,欲在忻州与房仁裕合围突厥数千骑兵。
这时候,不管是河东诸将,还是两仪殿内众人,都非常清楚突厥想干什么。
突厥以偏师取道楼烦关,为的就是迅速北上,与雁门关外的主力前后夹击……可能都不需要猛攻,一旦消息散开,唐军必然军心不稳,颉利可汗再猛攻雁门关,一举破关的可能性非常高。
这也是李道宗为什么立即遣派偏师北上的原因,决不能让突厥数千骑兵攻入代州,形成内外夹攻的局势。
这时候,李渊已经看完刚刚送到的第五份战报,面无表情的示意近侍递给了太子李建成。
之后李建成、李世民和诸位宰辅一一看过,一时间,两仪殿内寂静无声。
三千骑兵北上,李道宗的出手不算寒酸,并州军乃是整个河东的核心战力,不可能将所有兵力都压上去。
但就在忻州秀荣县以北三十里,突厥以小股兵力诱敌深入,后伏兵四起,大败唐军,领军将校十不存一,三千骑兵溃散。
太子李建成和裴寂交换了个眼神,开口道:“父亲,道宗王弟毕竟年轻……”
心里烦躁不已的李渊难得没有给长子好脸色看,嗤笑道:“难道他李神符就有必胜之机了?”
一句话将太子的心思剖析的清清楚楚,也将太子的话全都堵了回去。
思虑良久,李渊在心里盘算,侧头看向李世民,“二郎?”
李世民对面的李建成忍不住面容有些狰狞,在最关键的时刻,父亲永远信任的都是他……武德二年,自己和二弟同领军攻打洛阳,不胜而归,但第二年再攻洛阳,父亲却全数托付二弟,自己只能困坐长安。
李世民神色从容,挺直身躯,朗声道:“突厥行军颇速,又设伏大败追军,只怕忻州难当一击。”
李渊微微点头,并州追兵败北,忻州再无能抵达,突厥攻入代州几乎是必定的了。
“任城王弟任并州总管,有统兵之能,行事稳健,此刻必然已经调兵遣将……”
说到这,李世民突然住了嘴,看着李渊一言不发。
李渊长长叹了口气,他知道次子的言外之意。
之前李渊没有遣派大军北上,无非就是不想立即更改唐军在河东道的布置、攻防核心,毕竟之前那些年代州、忻州各地苦寒,很难给唐军太多资源上的支撑,只有河东道人口最密集、最富庶的太原府周边才有这个资格。
虽然过程和细节有些许不同,并不是雁门关被正面攻破,但还好并州一带军容齐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