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54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李善叹了口气,理是这个理,但自己这个穿越者来到这个时代,卷起的风暴不仅将自己卷进去,也将那些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卷了进去,甚至将这个时代都卷了进去。
突厥的提前内乱,李建成、李世民夺嫡的地位倒置,都受李善本人极大的影响,最关键的还是在裴世钜……平阳公主在信中隐晦提及,裴世钜最近一个月密请数位名医,可能撑不了太久了。
有一点是确定的,裴世钜不会就这么离世,肯定会折腾出些事来,李善不知道自己回朝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自己又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呢?
但想回朝,那就必须有借口,李善准备找一个完美无缺的借口……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自己回朝后,军中的主帅一定得是自己人,即使是窦轨也不行,能担负重任的只有苏定方一人。
但想找到一个完美无缺的借口,那接下来的计划也一定要完美无缺的完成,李善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郎君。”
李善侧头看见门外的朱八,招了招手,“何事?”
“范十一回来了。”
“都回来了?”
“是。”
李善情不自禁的舔了舔发干的嘴唇,起身笑道:“昨日昭德送来一头小牛犊,诸位就在这儿用饭吧……”
李道玄调侃道:“又是摔断了腿的?”
“哈哈哈!”
众人大笑,李善白了李道玄一眼,让亲卫们在屋檐下将烤架拿出来,自己却与窦轨、温彦博悄无声息的离开。
“怀仁兄去作甚?”
能毫无避讳问出这种问题的只会是大嘴巴的李昭德,一旁的李道玄、李楷对视了眼都没吭声。
第九百四十一章 预备(续)
并不大的屋内,一点烛火已然足够,但因为关门闭户,显得有些阴暗,或许也是因为不大的空间内挤进了六个人。
李善随意选了个位置坐下,窦轨、温彦博默不作声的分坐两侧,朱八侍立在角落处。
桌上铺着一张修改标注了很多地方的地图,范十一侧耳听着脸上多有风霜之色的皇甫忠滔滔不绝的讲述此行,在脑海中反复印证对方有没有疏漏。
李善伸出手指摁在地图上某个点上,“能生火?”
“能。”皇甫忠确凿的肯定,“峡谷地势奇特,上不见天,四周有石壁遮挡,近不见火光,远不见烟柱,如果在夜间,就算是斥候查探,也难以发现。”
李善眼角余光扫了扫,见范十一点了点头,才露出个笑容,行动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掩人耳目,不露痕迹,一场大雪是有利因素,其二正是因为一场大雪,导致了酷寒的气候对士卒战斗力的削减,所以一定要有个安全的地点用来歇息、取暖。
李善又问了好些细节,皇甫忠虽然疲累,但事无巨细一一说明,就连选择渡河的地点都在地图上标明。
“虽然冒险,但值得一试。”窦轨在长时间沉默之后点评道:“不过天寒地冻,遣派兵力不可能太多,而且兵力一多,难以掩藏行迹。”
温彦博补充道:“若是不能得手,只怕难逃梁兵追杀,太过凶险。”
皇甫忠扬声道:“殿下,在下愿为先锋。”
窦轨的视线在皇甫忠的身上打了个转,神情漠然,李善提出这个计划之后,是你主动凑上来出谋划策,更亲自探查道路,你是肯定要去的,而且肯定是先锋。
温彦博却没有去看皇甫忠,而是盯着李善,“殿下乃大军主帅,不可轻易以身犯险。”
“你们难道不知孤何许人吗?”李善霍然起身,朗声道:“正如窦公所言,天寒地冻,士卒效死,难道让孤于中军帐中,坐视麾下勇士犯险?”
“月余前,清河县公临行之际,如二位一般劝孤勿要犯险,但一席长谈后,却不再言此,只道孤有豪杰气。”
“二位以为然否?”
温彦博与窦轨对视了眼,都苦笑无语,早在计划刚刚提出的时候,他们就猜到了李善很可能会亲自率兵完成这次偷袭,几次旁敲侧击再到现在的劝诫,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角落处的朱八,下首位的范十一都面容平静,他们跟着李善干过太多类似的事了,很清楚自家这位郎君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而范十一身边的皇甫忠却身子微颤,双眼圆睁,难以置信,这几天风雪之中,他也想的够清楚了,自家肯定会成为领兵先锋,这是由局势和自家的身份所决定的。
皇甫忠也并没有心生怨愤,他知道,想使家族门楣不坠,自己就需要冒一次险,他也不埋怨那位名扬天下的邯郸王将自家置于险地,这是自己应该付出的代价。
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位邯郸王居然要亲自领兵,平心而论,身为统率数万大军的主帅,行如此险事,实在与身份不符。
但听到如此豪言壮语,皇甫忠如何能不心服口服,他后退两步,拜倒在地,“愿为殿下前驱。”
温彦博苦笑摇头,“长安来信,听闻平阳公主在御前斥责怀仁行险,他日回朝,只怕怀仁要被公主当面……”
“此为国事,三姐何忍斥责?”李善轻笑一声,“梁军看似稳守原州西北,梁师都更有问鼎之望,实则军心不稳,有土崩瓦解之势,此战必能大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