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590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首先在于,自己完全不知道李渊本人的态度,历史上的李渊对突厥是又恨又惧,但同时对能够击败突厥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这也是他对李善信重的一大原因。
历史上李靖覆灭dtz后,李渊在凌烟阁里亲自操琴,李世民起身旋舞,两代帝王为此而贺。
但如今,李善很难判断李渊现在的心理状态,惧怕的可能性不大,但要不要乘胜追击,扩土开疆,很难说啊。
其二在于,只听刚才裴寂最后那句话,李善能判断出,对于窦轨设郡的建言,朝中是有纷争的,而纵观这些年来,基本上所有的纷争……即使刚开始与夺嫡毫无关系,最后也会沦为夺嫡的战场。
李善不知道太子的态度,也不知道秦王的态度,怎么敢贸贸然开口呢?
李善甚至都不敢移开视线去看太子、秦王以及诸位宰辅……当年就是李建成舍弃榆林郡的,难道会打自己的脸?
但李善内心也知道,暂时不收复榆林郡,以此充当大唐与突厥之间的缓冲地带,才是最合适的。
不远处的裴世矩看着这一幕,心里嗤笑不已,有军功,有才略,文武两道均有建树,那又如何?
小儿辈,你较“真宰相”又如何?!
裴世矩这一生最为钦佩,最为尊敬,但也最让他惋惜的就是前隋名臣,文韬武略无一不能,南灭陈,北败胡,前隋文帝时期唯一的实权宰相,高颎高昭玄。
开皇盛世那么多名臣大将,但公论推高颎为首,最后却惨遭冤杀……败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与当时的太子杨勇关系密切。
虽然李善如今的局势并不类比于高颎,但有一点是一样的……你的才能,你的名望,你辉煌的履历,或许都会成为朝争中的负面因素,带给的坏处会多过好处。
在裴世矩看来,李善今日的遭遇很有点当年前隋文帝起意征伐辽东,就是高颎力谏不可,但隋文帝坚持,最终高颎以长史的身份征伐辽东,后因久雨疾病而归,从那之后隋文帝对这位宠臣就不复信重了。
短暂的沉默后,李善行礼道:“陛下,臣初闻窦公建言,尚无头绪,不知……”
拖着长调,李善看向了裴世矩,“论天下知北事,无过裴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