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明显,数千唐骑屯于营寨两侧,不可能只是看着的。
想试探虚实……突利可汗忍不住转头看向了西侧,如今自己手中的兵力不足。
万余大军从秀荣县启程,经历了不计伤亡的两战后,突利可汗手中兵力已经不足万骑了,而斥候回报,雁门关内的唐军骑兵至少有六千之多。
东径关与西径关距离约莫十里,说起来战场也有不小的空间,但实际上不足以让突厥骑兵利用,反而更适合唐骑发挥冲阵的威力。
要不要遣派人手去蔚州召集兵力……突利可汗有些迟疑,昨晚那股游骑说得很清楚,至少五六千兵力在瓶型寨被唐军堵住,难以进入蔚州。
“有些蠢。”
见突厥第一波试探兵败之后迟迟不动,曹国公李世绩给出了这个评价。
苏定方点头赞同,原因很简单,突厥不可能从东西两关出朔州,只可能是两关之间的通道,事实上苏定方在布置兵力的时候刻意的留了两条山道没有遣派兵力封锁。
只要突厥从山道遁走,苏定方就会立即率骑兵出西径关,从后掩杀,大胜可期。
对于擒杀突利可汗,苏定方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他也是考虑到唐军最近两年连连大战,元气大伤,不想有太大的伤亡才会如此布置。
换句话说,突利可汗是有可能从雁门关遁走的,但需要付出麾下兵力损失殆尽的代价。
苏定方在心里想,突利可汗是考虑到这点才不敢进击吗?
但如果考虑到这一点,那还留在雁门关作甚?
又过了不少时间,突厥大军终于有了动静,部分兵力向西北方向驰去,绕过了大寨,向着东径关方向。
薛万彻、侯洪涛率三千余唐骑沿着句注山跟随,始终处于突厥的侧后翼。
突厥军中不停的分出小股兵力,开始试探着各个关隘、通道的唐军防御。
薛万彻在心里嘀咕了两声,倒是不算太笨,如果让突厥找到那两条通道,小股兵力逃窜,倒是有成功的可能。
小规模的战事在八九里的山脉间爆发,薛万彻只盯着仍有数千兵力的突厥军,并没有插手。
雷声大雨点小的战事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苏定方、突利可汗两位主将都得到斥候的回报。
“汗旗动了。”李世绩提醒了声。
苏定方嗯了声,看着数千突厥骑兵向东径关而去,好一会儿之后才道:“让薛万彻引军后撤,看看突利可汗是走八岔口还是攻打东径关。”
如果是走八岔口,那就简单了,顶多是让突利可汗逃生,这条山道算不上太崎岖,能容骑兵出关,但山道盘旋,耗时颇多,苏定方、李世绩出西径关,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但如果是攻打东径关,那只能硬碰硬了……不过苏定方并不担心东径关会失守。
东径关相对来说出关的速度很快,地势不如西径关险要,所以苏定方在东径关布置了重兵,以朔州总管刘世让亲自镇守。
“也有可能分兵,同时攻打雕窝道、燕水谷、太和口。”李世绩想了想说:“或可使薛万彻胁突厥侧翼。”
“先等等吧。”苏定方在心里琢磨了下,心想自己做这种事还是不如怀仁。
的确,苏定方堪称史上名将,但强在兵法上,谋略非其所长。
事实上,留出八岔口、白草口两个通道,还是李世绩的建言。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代州决战(中)
究竟是历史成就了人物,还是人物造就了历史,这是很难说清楚的。
但在这场从绛州一路往北,途径晋州、汾州、并州、忻州直到代州的战事中,突利可汗犹豫不决的迟钝,与面对突变的应变能力,成了突厥最大的败笔。
突厥数十年来的数位突厥,始毕可汗最为雄才大略,有进吞中原之心。
处罗可汗也不差,就是他迎萧后与前隋皇室入云州,只是倒霉的在即将发兵南下的时候暴毙而亡。
颉利可汗虽然极为残暴,诛杀不少酋长,但却能牢牢掌控局势。
都布可汗已经自刎而死,但通过其于逆境中翻盘来看,也堪称人杰,虽然兵败京兆,但也将李世民、李善逼的非常狼狈。
唯独突利可汗少谋难断,资质中庸……虽然一度兵压并州,但其能力并不能压倒并州总管李道宗。
苏定方、李世绩布下的口袋,突利可汗一直赶到了东径关外近十里处,才察觉到了异样。
先行遣派的偏师已经有斥候回报,至少八岔口没有唐军阻击……消息刚刚传来的时候,突利可汗居然觉得可能是苏定方奉李怀仁之命,给自己留下的生路。
但随着薛万彻突然引兵退到东径关的另一侧,突利可汗终于想明白了,这哪里是生路,明明是一条绝路。
如果是生路,薛万彻虽然肯定会让开道路,但肯定不会距离八岔口太远,以便破敌……杀得突利可汗大败,元气大伤,同时也能让突利可汗成功逃亡,这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