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 第17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总之,类似的事情是真的在京城那些小官吏身上发生过,却不是黎修平真实面对过的。
黎二郎继续叹气道:“哎,这不过年的时候又跟他的同僚还有上官走了一波年礼,结果年后家里都揭不开锅了。
我特意跑回来一趟,是爹娘惦记着地里头还有些收成,叫我带一些米面粮油进京。这些可以自家带过去,院子里再种一些青菜什么的,好歹先把开春难熬的日子撑过去。”
其实打从黎家人在县城买了院子,村里面的田地依然在种却是数量少了许多,基本上都是黎老头带着黎大郎来回跑。
其他人都是在县城扎根,很少回来了。
那个时候已经陆陆续续请别人家劳力多的帮衬一把,石氏黎大嫂她们都不在家不方便管饭,黎老头干脆听从了儿子的意见请短工。
最最忙碌的那几天,基本上都是一天三十文钱不管饭,村里大多数人愿意做的。
再后来,黎老头要带着家里人去京城投奔三郎,则是直接把田地都托付给族人帮着管理了。
那个时候就讲好了,每年收成的一半都给族里,具体怎么用由黎氏一族的族长安排。
条件也只有一个,以前家里的田地都是黎老头带着儿子们精心料理的,也别等他们走了几年都给荒芜了。
托付给族里而不是自己的亲兄弟,这也真的说明黎老头跟他兄弟间的关系不好啊。
也是黎修平教他的,以后他在外为官,官声什么的也需要注意。
还有利益平衡方面的事情,老家这边有族长看着,多多少少也是要规范一些。
再如何,族长比一般的村民见识要深广一些,而且双方那可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就好比方说黎氏修建的族学,还有黎修平特意托人带回来的书籍笔记什么的,对读书人而言都是十分珍贵的。
族人果然帮他们把田地打理的都很好,过年之前他们把应该分给黎老头的谷子麦子豆子等可以存放的粮食都晒干捆绑起来用麻袋装好了。
而那些不能存放的,则是按照比例兑换,统统换成了麦子豆子。
反正都是要跟着商队走一趟的,这些黎二郎也都打算带到京城去,这几样府里和食铺里都用得上。
第264章 表演到位
黎二叔却不知道这一点,反而因为黎二郎说的情真意切表演的十分到位,甚至就连那眼泪也是真实的。
不由地他不相信啊,黎二叔甚至是心里暗爽:
让你们装|逼|,瞧瞧你们能耐的嘚瑟的,也就三郎中了状元不小心当了官。
结果呢,非要一大家子都跟着去京城,看着是风光了结果小日子却是越过越凄惨?
不等黎二叔作出反应,正在抹泪的黎二郎忽然眼前一亮,说道:“二叔二叔,要不,您借我一点钱?”
还郑重的承诺着:“等我回到京城之后,三月,最迟四月。三郎的月银发下来我就还给你,我会马上寄给你,实在不够的话先找别人借一下。”
这一回黎家人都谨记闷声发大财的道理,特别是黎修平不想招|惹其他的麻烦,所以他们在京城也开了食铺的事情红桥村这边除了方家人都不知晓。
本来黎二叔是想来占便宜的,反倒是要被人借钱?
那怎么可能,所以黎二叔尴尬的笑了笑,却只是说道:“老二你这说的哪里话,要是有钱我当然要给你们。
可是你也知道的,叔家里也困难啊。这样吧,你婶子还在家里等着我吃早饭呢,我先走了啊。”
黎二郎一点都没有“请神容易送神难”担心被人缠上的觉悟,反而是握着黎二叔的大掌不放松:“好啊,二叔我跟你一块儿回去吃吧。”
还补充道:“就随便用两口,你知道的,我这才回来家里人冷锅冷灶的什么都没有。”
这可不行,要真这样家里的婆娘得杀了他,黎二叔好说歹说的总算是摆脱了黎二郎。
紧接着,几乎是逃荒一样狼狈不堪的离开了。
一直到他走出好远好远,黎二郎才对着空气“呸”了一声。
“当年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你还硬是找我爹把新晒好的一袋麦子讹走了,现在还想从我手上骗东西?没门,也就我爹心软,下次再敢来我就去你家吃饭。”
不过确实考虑到,村里许多人都以为三郎当官他们在外面发大财,别说亲戚就是一般的乡亲们多多少少也都有占便宜的心理。
也许以后,他有门路了可以帮乡亲们一把,可是现在——
黎二郎自己清楚自家事,先把家里人都给安顿好才是最重要的。
套用三郎的一句话“需等他有所成就衣锦还乡,这会儿回去只会有灰溜溜的感觉”,所以,黎二郎没打算在家乡多待的。
因此也没什么收拾自己带回来的行李,一个人的吃住果腹一点没关系,反正过几天等收齐了东西就该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