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天花。这种病毒在明代的时候,对汉人来说已然演化成了一种普通的传染病,成年人很少得,患者一般是小孩子。
    所以这回种痘,只针对儿童。且种人痘有一定的风险,越小种痘效果越好,风险越小,反之亦然。
    可对关外的满人和蒙古人来说,天花却是致命的传染病,经常就是一死一大片,连皇帝都不能幸免。
    宫里除了太监以外,基本都是满人,针对成年人的牛痘必须安排上。
    历史上,牛痘应该是在一个世纪之后被英国的乡村医生发现的。起因是他听人说,经常挤牛奶的女孩不会感染天花。
    于是他大胆地做了一个实验。在挤牛奶女孩感染牛痘病毒期间,提取其牛痘肿块内的液体,注射进人的身体,让被注射的人感染轻微的牛痘病毒。等被注射人牛痘痊愈之后,再给他注射天花病毒,就不会感染了。
    所以种牛痘可以解决天花对成年人的威胁。
    不过种牛痘需要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感染牛痘病毒的母牛,另一个便是注射器。
    其中牛痘比较好找,蒙古应该就有,难就难在注射器上。
    郝如月凭记忆画了一张图样子交给内务府,因画技有限,还随图附赠了一个说明书。
    要不怎么说内务府能工巧匠无数呢,几日后,郝如月就收到了一个简易版的注射器。
    针头仿照中医针灸用的银针,略短略粗,中空,后面的空管和活塞全部用玻璃吹制而成。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再一次把郝如月深深震撼到了。这跟欧洲用羽毛和狗膀胱做的简易注射器一比,显得过于高大上。
    上一回她被震撼到,还是太子的婴儿推车。
    只要有图纸,就没有内务府做不出来的东西。
    至于寻找痘疮母牛的差事,郝如月没有惊动任何人,转头交给了赫舍里家长房去办。
    因成衣店的缘故,赫舍里家长房的商队时常要去蒙古那边剪羊毛。曾经只有乞丐才会用到的臭羊毛,如今已然成为了大宗交易的商品,给蒙古那边的牧民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那边的人也都念着皇后和赫舍里家长房的好。
    只不过其他做羊绒羊毛成衣的店铺没有合用的香料,做出来的成衣不如赫舍里家长房成衣铺的香软,但因轻软保暖,销量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