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和两位马总不是同一类人,他不是激进派,没有一鼓作气的狠劲儿啊,百度外卖不跟也是常态。”
“那,你觉得江勤是什么派?”
“他是抽象派。”
“?”
“江勤这个人,能低调,也能发狠,外卖市场刚兴起的时候,他很能沉得住气,似乎对这个东西完全不感兴趣,但一决定下场就迅猛无比,眨眼就分走了半壁江山,真的很抽象。”
“那确实,高调派如阿里的马总,隐忍派如腾讯的马总,都是代表人物,但拼团的江总是真他妈的自成一派。”
团购市场的火热引起了诸多的议论,各家不同的风格也被人津津乐道。
江勤作为近些年最耀眼的商业新兴,被诸多自媒体反复拿来作对比。
而此时的饿了不长驱直入,不断地侵吞着百度的用户,市占率在短短不到半月的时间就超过拼团外卖。
杨学宇刚买的桶,忽然之间有些无处安放。
想当年搞团购大战,拉手、大众、糯米,谁能在拼团手底下讨到便宜,结果饿了不做到了!
这也许是时局导致的,毕竟当年的团购大战,阿里和腾讯之间的互斗也相互消耗了一波,如今全都押注饿了不,齐心协力,能达成这种结果也算正常。
可是,真的压了拼团一头,这谁不激动!
团购大战的结局,其实让很多迷信大资本的人都动摇了想法,觉得如果资本的力量也无法决定一切。
但现在看来,资本的力量还是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
而张煦豪也趁热打铁,立马开会制定计划,一切向kpi看齐,不讲方式方法,签最多的商户,圈最多的骑手。
他们的运营策略是每三公里一个经营圈,以此来缩短配送时间,就需要更多的商户加入进来。
于是,在高强度的kpi要求之下,一大批不做线下,找个民居就敢炒菜的无照门店通过了饿了不的资质审核,挂一个精美的logo就开始营业。
饿了不的在线商户暴涨,选择性变得更多了,用户也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在沪上的佘山庄园,段文钊和段颖也看了饿了不的新闻,隐隐有种内心愉悦的感觉。
是,他们饭点没了,但是拼团好像也嚣张不起来了啊。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阿里的投资让整个饿了不的估值不断飙升,他们换来的那点股权,最后也许不但不亏,甚至还能有赚。
而江勤这段时间,正在忙着论文的事情,听到叶子卿的汇报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妈的,消停不了一点。”
“刚干掉一个,又来一个,谁还记得我他妈只是个大学生啊!”
第622章 又见外卖超人
财大气粗的饿了不动作很快,街上的蓝色骑手也在迅速地增多,而红色则开始缓缓减少。
而拼团外卖并没有太多的动作,仍旧在现有的市场范围内稳步发展。
这样的反应对于饿了不是个好事,最起码市场扩张没有受到阻力,但对张煦豪来说,面子上却有点挂不住。
当初拼团外卖忽然下沉大学生市场,整个饿了不都如临大敌,把账面上仅剩的钱全都撒了出去,所有大学城的营业站都紧张万分。
可事态反过来之后,拼团却没有那么多的应激反应。
这种感觉就好像,他跺跺脚我慌的要死,我跺跺脚他却不屑一顾。
“沪上签约一千八百五十三家,超额完成任务。”
“京都签约两千四百六十七家,超额完成任务。”
“深城那边的,这一周没完成签约任务,自愿接受惩罚……”
“粤城签约两千八百二十六家……”
公司高层掌控大方向,各部门紧追kpi,饿了不如同一家轰隆隆的马车,飞驰向前。
原本趋近平衡的天平好像开始倾斜,用户与骑手渐渐倒向蓝色的一方。
消费者们吃的开心,而行业内的人看的热闹。
拼团在生活服务领域一直都是说一不二的,如今真的被饿了不啃出了一个大缺口,还真的有种勇士斗恶龙的欢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