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第58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知道,不就是那个外资品牌?之前和兰兰他们还聊过,怎么了?”
文锦瑞一边拆文件袋一边开口:“这家平台自打进入国内之后就一直水土不服,前期的市场定位也错了,生意一直做不大。”
江勤点了点头:“国内的外卖市场和国外不一样,平民化市场才是最大的,做高端外卖相当于给自己设了限。”
“但也是有人愿意买单的,国内有钱人还是多,所以它虽然做不大,但是利润高,是除了拼团外卖之外唯一一个处于盈利状态的平台。”
“人傻钱多的群体还是存在的。”
文锦瑞把文件取出来:“今天上午,外卖超人宣布并入饿了不,成为饿了不旗下的高端外卖品牌,端口已经接入。”
江勤的手顿了一下,接过文件看了半晌,手指在食堂的金属桌面上缓缓敲击。
外卖超人最大的股东是飓风资本,但这是一步臭棋,冯世荣对这笔投资一直都耿耿于怀,曾大骂外卖超人的负责人连钱都不会花,是个废物。
这笔投资原本就是要打水漂的,冯世荣没有再抱希望。
但是饭点被拼团外卖狙击之后,段文钊心疼自己的心血,也找不到接盘侠,于是把平台直接打包送给饿了不,换了股份,这件事情却让冯世荣找到了新路数。
与其让外卖超人放烂到倒闭,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加入饿了不的阵营。
饿了不听到对方的要求之后也大呼欢迎,立马派了杨学宇飞到了沪上,详谈合作。
因为单做高端外卖品牌确实做不大,但如果外卖超人可以加入进来,实现低频打高频,用流量带动高端外卖的销量,这个领域未必不能做。
你发了工资,领了奖金,总会有尝尝高端外卖的想法。
另外,饿了不的品牌一直都挺低端的,尤其是小作坊经营模式之下,一直都给人一种“简陋”的既视感,品牌格局上一直都比不过拼团外卖。
但外卖超人的高端渠道加入,就相当于补全了他们的业务空白,还顺便提升了品牌形象。
于是,合作一拍即成。
江勤仔细阅读完了文件,抬头看向文锦瑞:“帮我通知各城市分站经理,周三来临川开会。”
“好的老板。”
第623章 简化一下
城市经理大会在周三召开,来自于各个城市的经理飞来临川。
饿了不手握五个亿,在市场上搅闹地沸沸扬扬,势头凶猛,这些城市经理的感受是最直观的,他们本来以为这次的议题是对付饿了不,但来到之后才发现,议题是推广拼团供应链。
午后的阳光温和,东风吹入拼团总部,扫过窗台上的绿萝,轻轻晃动。
拼团后勤部的实习生小姐姐翩翩而来,给在坐在座的经理挨个倒水,会议室内,江勤的声音不断响起。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打法和节奏,但我们不能被友商代入到他们的节奏里。”
“要记得,做生意的目的不是好勇斗狠,而是要沉住气,向钱出发,获得足够的盈利。”
“拼团供应链目前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搭建的很完善了,我们继续下沉城市,同时尽量以区域为整体,把商户签入我们的供应链。”
“之前做团购的时候,咱们和各商圈的的商家关系都维护的不错,就以他们为代表,成立针对外卖的供应端吧。”
“马叔的五个亿很香,我想知道我能分到多少。”
江勤表情淡淡,但眼眸明亮,就仿佛嗅到了钱的香气。
魏兰兰和董文豪在旁边看他一眼,心说老板已经不演了,以前是出门不捡钱就算丢,现在是别人的投资他都想要。
会议结束之后,全国各地的分站纷纷动了起来,地推的王者们开始出没于大街小巷,以微信为基托建立供应群,纳入需要食材供应的商户。
每一位地推,现在都是商户经理。
江勤对他们也有kpi要求,让他们尽量在自己负责的经营范围内保证有足够的商户加入。
同时,今夜头条也在各地区的本地新闻频道,针对一些被算法定义为“餐饮从业者”的群体,精准推送了供应链广告。
外卖时代,小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因为体量小,很难找到物美价廉的供应渠道,拼团开放供应链签约,就像是大旱的甘霖。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挂着拼团供应链的货车不断地飞驰,进入指定地点,将食材通过后门送入门店。
完美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然后被商家从前门交给骑手,或黄或蓝。
等到签约到一定规模,一二线城市陆续形成了完整的供应网之后,拼团外卖这才有了动作。
打优惠,烧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