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豆般的铳声和弥漫硝烟中,剩下的两千多残军要么丢盔弃甲不顾一切地往城内跑,要么就地投降。
整场战斗只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江东门便就此易手。
这一速度很显然出乎了清军所料,因为此时洪承畴还在收缩外郭兵力,一听闻有溃兵过来的消息,马上下令封锁京城十三门,能收回来的兵马就收回来,收不回来的也就放弃了。
原本就议论纷纷的城内百姓见此状况更是差点炸开锅,谁都知道,官军夺回南京只是时间问题了。
至于外郭,南京不是一般城市,即使是外郭,居住的人口也有三四十万,自然是喜迎王师。
无数士绅自掏腰包购买鞭炮,沿着江东门到秦淮河之间的道路噼里啪啦放起来,朱由榔下令张贴安民告示。
一曰此乃官军护拥天子还旆京师,士民不必惊慌,亦不要过多聚集,以免阻碍军队调动。
二曰凡军中扰民者,各级将佐严加看管,伤人偷窃者刑,杀人奸淫者斩,若有私瞒不报,以教导师内政宣参员巡视各部,百姓可告之。
不得不说,虽然大明朝到了晚年也不得人心,但京师毕竟是京师,近三百年两京重地,群众基础还是颇为深厚的,再加上满清残暴政策对比之下,更是箪食壶浆,无不配合。
清兵退缩内城后,明军一路席卷外郭诸地,此时对于朱由榔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继续谋划怎么攻城,而是赶紧下令派人接管保护内城外的大祀坛(相当于南京的天坛)和孝陵。
南京
百善孝为先,封建时代,这东西不能含糊,当年朱棣靖难,拿下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孝陵哭丧,朱由榔自然也不能例外。
于是乎,天子銮驾和龙纛一路东行,经过小半个外郭城,越过雨花台、秦淮河,北上孝陵卫。
由于当初的天子銮驾那六匹马被朱由榔宰了吃肉,只能骑着一匹从李定国那顺来的战马勒缰行在队伍中间,倒是颇有些马上天子的英雄气概。
第108章 火起(上)
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南京内城东面,本来外面专门设有孝陵卫守护陵寝,但弘光以后,自然早就灰飞烟灭了,不过两三年的光景,如今看来竟是有些荒芜。
教导师护卫之下,朱由榔身着衮服,头戴翼善冠,朝着孝陵再三祭拜。
典礼并不隆重,眼下只是出于这个年代的道德准则,朱由榔必须先来祭祖而已,真正的大祭,还是得等拿下南京之后再说。
与此同时,十万大军四面合围,开始逼近内城十三个城门,隔着秦淮河,便能一眼望见那赤红色的猎猎旌旗,大军连营从莫愁湖畔绵延到雨花台前,旗鼓、号角之声阵阵远波,传入城中百姓的耳中。
光烈二年九月二十九
大明光复海军三辰旗下,二十多艘载炮战船从秦淮河经由莫愁湖直驱城西水门。
拿下外郭城后,海军舰船顿时得到了一个在内河的停泊地——莫愁湖
郑成功让郑鸿逵带着全军能够进入内河河道的上百艘中小战船进入莫愁湖水域下锚屯驻,于是对于清军而言,原本作为南京城防重要依凭的护城河体系一下子就成了令人头痛的存在。
明军仗着战船大炮,在河道中横行无忌,今天轰一下清凉门,明天吓一吓石城门,弄得原本就精神高度紧张的清军疲于奔命,再过了两三天,也许是发现对方只是恐吓而已,就不怎么管了。
但这次,却没这么简单了。
李过将随军两个炮营中的一个搭载上海军战船,加上原本的海军船炮,二十艘船搭载不下二百门火炮,顺流而下,列队轰击南京水门。
南京水门和三山门紧靠在一起,常常被统称为水西门,为秦淮河进入南京的入口,也是南京水路的主要通道,水门之后,便是传说中的“秦淮风月”所在了。
于是乎,当水门外两百束火光开始吞吐,整个南京城都被震动起来,洪承畴别无他法,最后只得将城内的许多渡船、画舫搜集起来,于水门之后自沉,从而堵住水门。
但这般行动却是让城内恐慌与躁动更加高涨起来,毕竟水门附近都是南京繁华之地,隔一条街便是应天府衙,炮声隆隆,半城百姓都能依稀可闻。
-------------------------------------
“所以你们还是打算在聚宝门动手?”
门前萧索的南京贡院内,一间原本作休息的耳房中,一名秀才打扮的少年和一名仆从打扮中年人轻声对话。
自从清军南下后,出于安抚士绅的需要,倒是在顺治二年开过一次科举,但当时江南抗清斗争如火如荼,由于剃发令的执行,士人和清廷的关系十分生硬,根本没几个人来考。
至于明军东征以后,多铎更是没心思和这些士绅玩游戏了,贡院一直闲置下来。
不过眼下,这里倒是密谋的好地方。
中年人正是雷潜,闻声回应道
“已经打点妥帖了,张洵那边能拉得动手下亲信百来人,这几日城外炮声不绝,绿营各部将佐士卒心中也早已揣揣,其余虽然不知情,但事发之后,必然也会观望。”
那不到二十的少年人皱眉
“可我听说那洪贼已然把城门用木石堵死,就算动员出人手,也开不了城啊。”
南京城墙高大,在城门被堵死的情况下,倒不是说不能通过云梯、绳索之类攀上去,但时间上肯定比较慢,无法迅速以绝对力量控制全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