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和明军攻城部队对垒,才让他体会到明军强悍的战斗力,其他不言,首先就是那铺天盖地的炮火。
明军每师都配属有炮营,四个师,合计一百二十多门火炮。
虽说其中一半都是口径较小的轻型火炮,用于攻城,威力有所不足,但还是让守城清军吃尽了苦头。
几年来,即使在荷兰人的支持下,清军一共,也就新铸了四百多门新式火炮,赵良栋手里,一共也就三十门。
六天对射下来,直接损失了一小半,明军炮营最犀利的并非火炮,而是炮兵,简直就像长了眼睛似的,几轮对射下来,一开始炮弹到处乱飘,紧接着就越来越准,直往清军炮位前窜。
天色拂晓,清军守军开始换班,满清新军一镇编制,相较于明军陆军师较大些,大约有一万四千人左右。
赵良栋将四个步营分为两班,轮流守城,宿州城不大,这兵力绰绰有余。
突然,城南传来“轰隆”一声。
赵良栋顿时反应过来,明军有开始炮击了,只不过,今天的炮击怎么来得如此早……
宿州城南、城东、城西,望淮门、连汴门、阜财门、拱辰门外,都是炮火连天,声震四野。
四师炮营过百门,在技术军官们的指挥下,构建炮兵阵地,调整炮位,将炮口对准宿州城墙。
接着就是毫无停歇的连续炮击。
“通通通……”
虽然以目前明军野战炮的口径,还无法将宿州城墙轰塌,但至少能够尽可能破坏城楼、女墙、炮位等城防设施。
上百门炮同时发出怒吼,火光连绵数里,硝烟遮天蔽日,在军官们的不断计算休整下,炮弹越来越准,不断砸在城墙之上,迸射出无数残砖碎石。
赵良栋以为这是明军攻城前的炮火准备,连忙将城头士卒撤下去,以免白白牺牲,火炮也被拉到了较安全的城楼角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就这样,炮击足足持续了五六个时辰,为了避免炮管过热,自午后,炮击改为每个炮营轮流开火。
一直轰击到傍晚才结束。
停了一整天炮击的清军守城士卒,这才畏畏缩缩的露出头来。
四面城墙上的女墙和一半以上城楼都被破坏殆尽,城墙上的设施都被一扫而空,只剩下坑坑洼洼的走道。
明军将储备三分之一的弹药都倾泻了出来,城墙墙面上的青砖,也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歪歪扭扭。
次日一早,明军又是四面同时开火,吓得清兵连忙下城躲避。
不过这次,明军的炮火却是打打停停,并不连续,而且准头也不怎么样,等赵良栋派人上城查看后,才知对方意图所在,大为担忧。
只见明军火炮,边打,边往前推进,打完两炮,就用马匹往前拉动数十步。
而那火炮之后,却是数千步卒跟随前进。
但这番炮击却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停了下来。
因为对方已经行进到护城河前,明军步卒开始在火炮声中,准备渡河。至此,清军也无法再躲避,赵良栋一咬牙,也只得下令,让将藏匿的火炮拉出来,尽量破坏明军渡河。
于是乎,炮战演变为双方火炮对射,清军火炮打击正在渡河的明军步卒,明军火炮则趁机轰击对方暴露的炮位。
明军士卒正用木板搭建简易浮桥,护城河不宽,一刻钟就能弄好,但危险性却相当大。
“轰隆”
一枚清军炮弹,幸运的飞过两军交错的硝烟,冲撞进一面浮桥之内
瞬时间带起一片血雨
“啊!”
留下五六具肢体不全的尸体后,将浮桥木板撞裂成碎片。
赵良栋也是不顾家底了,任凭清军火炮暴露在对方炮兵之前,时不时就会损失一门,也要尽可能的杀伤阻击明军攻城步卒,毕竟城池一旦陷落,保留再多火炮也没有意义。
后方的王翊见状咬牙,拔出佩刀,想亲自上前线鼓舞时期,但却被身旁人制止。
“你是主将,负责指挥,若是除了闪失,还攻不攻城了?”
“鼓舞士气,是我的职责!”
言罢,其人按剑而起,虽然一身齐全甲胄,但还是能看出读书人的儒雅气质。
乃是后军霍湅所部的录事参军,也是王翊的好友,朱之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