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的行宫设在了淮安府署,本地的淮安知府,名叫李实,为崇祯十六年进士,弘光时是苏州知县,如今已经五十三了。
在光烈朝文武官员中,这个年纪还只是知府,属于是仕途艰难了,平常人都只以为是他得罪了朝中大员。
但有趣的是,李实家世并不平凡,因为其妻正是昔日太子太师致仕的原内阁大学士吕大器之女。
盖因吕大器在任时,为防家人狐假虎威,有损家声,多有压制,导致其人虽然入仕近十数年,却还在知府徘徊。
这次北伐,淮安作为漕运路线上的关键城市,对后勤转运具有关键作用,正是李实表现的时候。
其人倒是也将任务完成得不错,无论是动员征召民夫,还是修理河道,倒还算井井有条,朱由榔也打算事后提拔一二,毕竟如今吕大器也致仕三年了,无所谓瓜田李下。
此时的朱由榔正披着玄色大氅,与一众文武在黄河,同时也是淮河畔漫步。
黄河北岸,已然银装素裹,淮北不同于江南,气候已经与中原地带相差不大,尤其这两年气候格外寒冷,一入冬季,河流冰封,大雪漫天。
朱由榔面色沉静,听着身侧大臣汇报
“后军方面,经过上次血战之后,兵锋困顿,转入休整,邳州城外一战,宁宇都督这边,短时间也拿不下邳州,现在又转入冬季,恐怕要陷入对峙了。”
王夫之跟在朱由榔身后,一字一句汇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朱由榔颔首,接口道
“中路、西路方面,也很难再继续进展了,北方冬天比淮北要冷,大军行动不便,姜瑄、文安之他们顿兵坚城,只能如此了。”
“襄阳地势得天独厚,又是千年坚城,绝非一天一日之功,李过那边还是不要催得好。”
时间进入十二月,正是隆冬时节,明清双方原本剑拔弩张的形势一下子就被冰冻起来,进入对峙阶段。
当然,也不全是天气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明军北伐初期,所攻占的,都是两军之间的缓冲地域,等势头用尽,碰上坚城以后,自然就越来越困难。
两军之间战线上的动态平衡也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