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代,枪钢、炮钢的材料属性与制造工艺,那都属于机密,无缝钢管那都是管制物资,出口到中东和中非地区的“游击神器”。
不过虽然无法量产,却并不意味着不能用
米涅弹的设计还是相当有用的,解决了线膛枪燃气密闭的一大难题
武备局那边一年给他弄出来一两百支,虽然只能发射三十几发,膛线就会磨平的线膛枪。
但也足够用了,毕竟这些线膛枪的应用场合并非正面战阵,而是“特殊战线”。
线膛枪的射程和精准度,比以往火枪都要强的多
比如现在这种状况,沈平鸿手里就有二十支从锦衣卫那弄来的线膛枪。
锦衣卫是每年生产的,数量极其有限的线膛枪最大客户。
而准噶尔作为最近几年,大明最关注的边境之一,自然也是锦衣卫的重要活跃地区。
-------------------------------------
小半个时辰后,僧格面色铁青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叶尔羌人的突然袭击,包括准噶尔派入城的一名千帐都尉在内,数百将士顷刻间死伤大半。
由于出乎意料的火铳射程和斩首成效,让其余部队顿时迟疑慌乱不定
叶尔羌人趁机率队冲杀,当着万军之面,
随后对方居然把死去的将士头颅砍下,于城门前垒为京观
虽然其实并没有伤亡太多,但这侮辱性实在是太强了。
朱孝敏等人见已得手,立即在火铳掩护下撤回城门
只留下一个极为显眼,鲜血淋漓、恐怖狰狞,用人头堆成的京观
无论如何,这毫无疑问是给想要劝降的僧格面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尤其那战死的都尉,还是他亲信族弟
僧格随即大怒,命全军攻城,再不提劝降之事
当即下令,破城之后,十日不封刀,任凭军士施为,尽皆屠戮,老幼不留。
这便是沈平鸿真正的目的了,他并非是为了对准噶尔造成多大杀伤,纯粹就是为了激怒对方。
或者说,借此彻底断绝城中军民退路!
把这满城数万人丁全部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
军队一回城,沈平鸿就让人大肆宣传,己方出城骗杀了准噶尔大汗亲弟(其实只是族弟),准噶尔怒极下令屠城,此番他们除却死战守城待援,别无他法!
这也算是当年汉唐鼎盛时,使臣们的正常操作了,什么当着人面屠杀对面使团;和人家国中太后私通篡权;从隔壁仇家借兵灭国,挂个几国相印的骚操作,若是在汉武唐宗之时,是连新闻都上不的。
只是从宋代后,士大夫们越来越讲究所谓“体面”,国家气质逐渐内敛,走上了“内圣外王”的路子,却是越来越少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接着,沈平鸿软硬兼施,对内得到尧勒瓦斯的支持,把握大权,随后又趁机迅速废掉其他叶尔羌官员职权,通过这些年出使叶尔羌建立的关系,联络军中将佐,让朱孝敏、袁珂等人接管军权,主持守城。
对外又通过激怒敌人的方式,把满城军民绑上战车,坚定众人守城意志,同时也是在把僧格的主力死死吸引在叶尔羌城周围,为明军即将到来的行动创造条件。
要说,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军官和将领的战术指挥水平和军事素养也是关键。
事实上,随着朱孝敏、袁珂等出身科班,又兼家学渊源的将门子弟们接管军权,叶尔羌的守城战斗竟然几日间就再次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沈平鸿虽不知兵,但他手里并不缺知兵之人
城中粮食、火油、铜铁、木材乃至于砖石都被搜集起来
由于火炮不够用,就让工匠就地利用拆下来的房梁、门柱制造投石机,加上大户房屋的砖石反制,叶尔羌当年也是蒙古帝国分裂而来,回回炮这种东西并不陌生。
准噶尔那边同样有此事物,双方火炮都有限的紧,竟是在十七世纪,把几百年前的战术风格给找了回来。
而就在此时,距离叶尔羌约四千多里外,大明西征军将士却已经整装待发,先锋自甘肃西进。
由于战事爆发突然,西征军主力其实还没有全部到位,尤其是御前军,从河南运动到陕西,再从陕西西进甘肃需要时间。
但先锋骑兵却是已经越过甘肃,经由土鲁番,朝着叶尔羌境内挺进
三千精骑,乃是来自于甘肃经略司、陕西都督府和御前骑军挑选的精锐将士,一人双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