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6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赵泗什么地位?王家什么地位?
王家倾尽全力能够招待的东西,恐怕只不过是赵泗的日常,这样一来,似乎也没什么必要。
如今从张苍嘴里听到肯定的回答,又如何不惊喜?因此也不执着于向赵泗道别。
他得赶紧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中族老,让家里拿出来最大的诚意好好准备,以免招待不周!
王陵复又告别,顷刻之间,只剩下陈平张苍二人。
“我看刘邦,骤得富贵,已经按耐不住想要招摇过市,心性十分浮躁,这样的人真的是人才么?”陈平见众人离去忽然开口发问。
不是对刘邦有意见,而是好奇,刘邦这样浮躁的心性,真的能够做出来大事业么?
“平,难道你在遇见这样的事情心里不开心么?”张苍反问。
陈平摇了摇头说道:“可是我能够按耐的住,分清楚什么是主要的事情,也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那你为什么又认为刘邦按耐不住呢?”张苍笑了笑。
“况且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还有什么事情是比衣锦还乡更重要的呢?
如果是真正发自心底的开心,又如何不能示之以人呢?”
“难道主公有什么事情临时吩咐他们,他们就会为了衣锦还乡而因此拒绝么?”
张苍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你看他心性浮躁,心思杂乱,但他也恰恰是最容易听得进去别人的话的人啊。”
第一百零二章 刘邦的衣锦还乡记
这一次,刘邦没有回沛县。
而是回了丰县!
沛丰二县比邻,刘邦家在丰县,并不在沛县,只不过他混迹的场所多在沛县,后来有萧何的帮助,又成了沛县亭长,这才给了刘邦是沛县人的错觉。
事实上,刘邦是彻头彻尾的丰县人,这里才是他土生土长的故乡。
只不过刘邦好华服,犬马游戏之乐,同时又不务正业不事生产,整天给家里添麻烦,故而在老家丰县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准确来说,是十分不好!
年轻时候的刘邦,没少受到父亲的教训,纯纯就是二流子做派,和小混混没有什么区别,又喜欢装逼,喜欢吹嘘自己,以此来为自己张扬声势,故而丰县的混混们大多不吊刘邦,丰县的望族豪强也看不起他。
在最年轻的时候,刘邦在丰县大概就相当于一个喜欢装逼却屡次被拆穿的小混混。
在丰县,他混不下去。
后来因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于丰县比邻的沛县,结识了萧何等一众兄弟,这才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
在萧何的运作之下,刘邦成为了亭长,也算是小小的阶级跃迁,结识了一众兄弟,黑白两道的小伙伴都有,总算是成了沛县小有名气的混混头子。
但也仅此而已。
丰县人对刘邦最知根知底,也向来瞧不起刘邦,说穿了,刘邦不过是做了一个小小的亭长,从小混混变成了大混混,远远谈不上什么阶级跃迁。
刘邦在丰县遭受的白眼以及对于乡人的怨怼远比想象之中要多得多。
历史上,刘邦在沛县起义,一举拿下了沛丰二县,于是将丰县交给了丰县豪强雍齿驻守。
雍齿作为本土望族,向来看不上刘邦,不服气屈居于昔日丰县声名狼藉的小混混之下,在刘邦领兵外出的时候,雍齿献出丰邑投靠了魏国周巿。
刘邦大怒,回兵攻打丰县没攻下,刘邦因此对雍齿非常痛恨。收编砀县兵马再次攻打丰邑,又没打下。最后向项梁借了五千兵马,第三次攻打丰邑,最终把雍齿打跑。
丰县啊!
刘邦土生土长的老家啊!
在这种情况下来背刺刘邦!
最他妈扯淡的是,在雍齿的带领下,丰县的父老乡亲把丰县防守的跟铁通似的,差点把刘邦的牙给磕掉,要不是向项梁借了五千兵马,到死刘邦都拿不下丰县。
但凡其中有人心向刘邦都不至于这么难打。
也正因为如此,刘邦算是彻底把丰县的父老乡亲恨到了骨子里面。
从那以后,刘邦就再不以丰县人自居,而称自己为沛县人,后又称沛公,对雍齿的恨意也毫不掩饰。
后来刘邦登基称帝,回到沛县,见到了沛县的父老兄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免了沛县的赋税,从此沛县人种地都不需要在缴纳赋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