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游戏

文字游戏 第1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遥”字顾名思义,不做解释。遥和望组成“遥望”这个常用词,是在告诉我们,“远远站在瀑布下方抬头看”。而我们所处的位置,视线基本和瀑布平行,也就无法看到云烟变幻颜色。
总而言之,前两句,实则是倒装句。正确的顺序是“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香炉生紫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看到紫色烟雾。
当紫色烟雾出现时,也就是我们寻找秘密的时候。
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看似用了浪漫主义夸张手法描写,实则有几处很明显的逻辑漏洞,也是最关键的一句。
结合前一句的“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很贴切形容了瀑布如同白练,挂在悬崖峭壁,方向是由上及下。
第三句里面的“飞”字,就显得很突兀了。“飞”,指的是由下及上飞起,和“挂”字完全矛盾。即便是描写瀑布喷涌而出,如同腾飞,可是飞的概念绝不会是“直下”,而且足有“三千尺”。这分明是“坠”的状态。
那么,会不会是把“坠”字暗藏,用“飞”字替代,只有想到这一层的人,才能进一步破解文字密码?
(“看似正确的错误,往往不会引起注意,更能隐藏秘密。”月饼扬扬眉毛,双手展开至极限,继续分析。)
秀峰瀑布,目测不超过百米,按照百米换算成尺,也就三百多尺。唐代度量衡,一尺比现代稍短,那么瀑布长度最多四百多尺。这个“三千尺”,仅仅是夸张手法么?
或者,瀑布下面,别有洞天?去的方式——坠,顺着瀑布流向,直下,三千尺的地方?
(“潭里?别不是龙宫?”我的嘴巴张得能塞进拳头,“三千尺啊,还没等到地方,憋也憋死了。”月饼不可置否地笑笑,接着分析最后一句。)
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出现在夜间,九天,指极高的天空。可是,这首诗的时间是白天,怎么会出现只有夜间才有的景象呢?
疑,是怀疑。这一句的意思是,真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落下啊。既然是夸张比喻的描写手法,这个“疑”字就用得不是很恰当。把“疑是”换成“好似”,似乎更为贴切。
然而“疑是”,更能体现出作者,也就是李白的心理状态。这种主观心理活动与景物相结合的描写,更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有极强的代入感。
那么,“疑”就是李白当时最真实的心理状态。他真的怀疑瀑布像银河从九天落下么?显然不是。
那他在怀疑什么?
自庐山有记载以来,成仙的传说数不胜数。李白仕途失意,纵情山水,寻求成仙之道,在他众多诗歌中时有体现。
如果他从某种不为人知的途径得知,庐山确实有一处地方,可登极仙府。当他抱着疑惑和探寻的心态,遥望秀峰瀑布,想到寻找仙府的方式——诗歌前三句做出的推论,最终还是疑惑占了上风,留下暗藏线索的七言绝句,败兴而归?
月饼难得一次讲这么多话,估计渴坏了,举着军用水壶灌了好几口。
“月公公,你这有点太扯了吧?”我很坚决地否定月饼的推断,“仅仅从躺着看瀑布,就延伸出整个脉络?你这不是推论,而是臆想。咱还是回去歇几天,把一切脉络整清楚了,再来也行。”
“你在桃花峪破译‘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密码,不也是根据周边景物做的联想么?”月饼拧紧壶盖,很有深意地望着香炉峰,“那句平白添上的二层密码,似乎也在暗中提示,如何破解《望庐山瀑布》的文字游戏。”
“你侧着看,香炉峰是山峰形状。躺着看,是不是山岭?再想想老山魈讲的另外几句话?曾经有很多人应和了传说。难道这还不够明显么?”
我拔了一根野草,毫无意义地在手指上绕了几圈,不作任何回答。
“晓楼,按照你的智商,其实比我想的还明白,对么?”
我被说中心事,点了点头,没有言语。
“或许你早就想到了,只是你不愿去面对。毕竟,如果我的手抄本出现在北齐古墓,而这一切又像是我暗中安排,偏偏我本人根本不知道,换谁都不愿接受。”
“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扯断野草,草汁染绿了指缝,“‘那个人’偷走诗集始终没有出现,况且这一系列事儿和你没什么关系,如果真的是我……”
“所以,你是准备假装打退堂鼓,等咱们离开,再自己回来?”还没等我继续说下去,月饼嘴角扬着“小样儿,我还不明白你”的笑容,“别忘了,您的手抄本,可是我发现的。要说这事儿和我没什么联系,你摸摸良心还在左胸不?”
“这些年,咱们好几次差点死掉,月野她们……”想起当年在韩国、去年在尼雅的经历,我的心脏狠狠抽缩,“你刚回来,歇几天不行么?说到底,咱们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废话说完了?香炉峰的云烟已经赤红了。”月饼很有气势地向瀑布方向挥着手,“出发!答案,就在那里。”
“月饼,你就不能让我做回孤胆英雄?明明是男二号,非和我较劲抢主角,有意思么?”我很无奈的叹了口气,“答案不在瀑布。你分析的都对,唯独忽略了一点……”
第24章 香炉紫烟(七)
四月庐山,虽是春日暖阳,依然寒冷料峭。尤其是登至香炉峰顶,衣服早被汗水浸透,经由冷冽的山风吹过,如同全身贴了一层冰,连汗毛都冻得竖不起来。
我拧开军用水壶灌了口水,身体里仅有那么点儿热气,似乎都被冰冷的水吸收了,忍不住打了几个响亮的喷嚏,一股热气从鼻孔、嘴里喷出,多少冲淡了牛奶般粘稠的浓雾。
月饼冻得脸色煞白,爬山涌出的热汗,顺着头发“嘶嘶”冒出,活像一个小型蒸笼。
“南瓜,你确定秘密是在香炉峰,不在瀑布?”
我刚要说话,被潮冷的雾气呛进嗓子,咳嗽了好半天。此时,已是上午十点左右,太阳与香炉峰几乎处于一条直线。由峰顶鸟瞰而望,一条绵延数百米的河流,时隐时现于茂密树林,水声潺潺,汇至秀峰缺口,倾泻而下,转成轰轰如雷的秀峰瀑布。
起早登山的游客,三三两两观望瀑布,从这个高度看下去,如同一群搬弄食物的蚂蚁。
我心里更加明了,大概有了几分思路:“没登上峰顶,我也不是很确定。”
“现在能确定了吧?”月饼从背包里摸出数十根桃木钉,并排别在腰间,“要不白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