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医汉 第175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才刚到江夏,朝阳侯就请来位名叫诸葛亮的厉害隐士,听说朝阳侯唤他孔明先生。
司马迁他们几位饱读诗书的郎官,与这位孔明先生接触过后竟都对他十分推崇,看起来确实能耐不小。
朝阳侯似乎有将江夏郡务尽数交托给他的想法,自己则对一种叫做番薯的作物十分关心,亲自在太守府中种满了番薯。
信使之所以知道得那么清楚,就是因为过去拿谢表的时候发现几个说得上话的人手头都沾满了泥巴,只能由底下的人进屋把谢表取出来给他!
刘彻:?????
想想长安城中那种满东陵瓜的医馆,刘彻沉默了。
这孩子上次不是还特别羡慕别人有漂亮大园子吗?
怎么不管住到哪都要拔光园子里的花花草草给种满吃的?
第152章
霍去病这次来西陵城也是有正事的, 他想让李时珍去看看士兵发现的几处云梦泽疫病高发地,给出点相对有效的防疫意见。
霍善听后马上说道:“我也去,我也去。”
霍去病道:“你刚到任地,怎么能擅离职守?”
霍善道:“我听说郡中军务也归我管的, 我得去看看。而且爹你发现的这些地方不都归江夏郡管辖的吗?”
霍去病听他讲得有理有据, 便没再拒绝。他也想多跟自家娃相处相处。
诸葛亮提出想跟去看看。
他想瞧瞧大汉强盛时期的兵力。
霍去病知晓诸葛亮是医馆的特殊“患者”,并没有拒绝诸葛亮的要求。
一行人当天便赶赴云梦泽驻军处。
正式的水上训练还未开始, 士兵们基本被安排着就地筑屋、屯田、造船, 人人都忙忙碌碌地看着自己的活。
霍去病带着人回营不久, 一个年轻小将便寻了过来,与霍去病汇报今日营中诸事。
这人瞧着虽然挺年轻, 做起事来却极有章法, 听得在旁边坐着的诸葛亮颇为赞许。等对方出去以后, 诸葛亮才询问道:“不知这是何人?”
霍去病便给诸葛亮介绍了一番, 此人姓赵,名充国, 年方二十,但很能干, 他在上林苑给刘彻练兵时一眼便相中了, 留在身边准备重用。
诸葛亮:“……”
什么一眼就相中了,你们父子俩分明就是仗着自己知道得比别人多,有什么厉害人物都往自己身边扒拉吧?
这赵充国,也是昭宣时期曾经在对外战争上战功赫赫的大汉名将啊!
那时候能打的人可不多了。
还得多亏了他屡次上书提议让士兵在河西诸郡屯田, 才让大汉在挺长一段时间内好好地守住了河西这条通往西域的通道。
想到刚才沿途看见的连片军屯, 诸葛亮越发确定霍去病他们就是凭借先知先觉让人家赵充国早为大汉种田五十多年!
这父子俩年纪都不大, 心怎么这么黑?
霍去病并不觉得自己心黑,既然大汉南方地广人稀, 那么让士兵驻扎到哪种到哪有什么不好,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军粮压力。
再有一点就是,那些已经开垦的农田是不能随便改变耕种性质的,一般而言每户要种多少粮食、多少桑麻,县衙都会一一安排下去,以免当地黔首私自改种经济作物弄得吃不上饭。
毕竟本县真要出现大面积饿死冻死的情况,首先问责的就是当地官吏!
霍善想要试种一些新作物,拿军屯新开垦的荒地来试是最适合的。
赵充国真能把这事办好了,成就绝不会比霍善所说的那个“未来”差。
这样一个年龄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将才,霍去病是真心想早些把他培养起来。
一方面是确实爱惜这样一个人才,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倘若自己当真没能看着霍善长大,有这么个寿数绵长的名将帮着看顾一二也是好的。
入夜后诸葛亮走出营帐,看着迎风飘扬的大汉军旗出神。
霍去病见霍善睡下了,也走到外头单独会了会这位来自两三百年后的蜀汉丞相。
诸葛亮见霍去病来了,叹息着与他感慨道:“某数次出师北伐,皆是耗空军粮无功而返,蜀中黔首其实多有怨言。军中这样好的面貌,某已经许久不曾见过了。”
他们都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其实对于蜀中百姓而言他兴兵北伐何尝不是在穷兵黩武?他们本来安安稳稳地生活在蜀地,却一次次被他的决定卷入征伐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