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医汉 第26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自己能不能治理是一回事,能不能归纳总结出治理经验又是另一回事。
前者是一时之功,后者是万世之功。
潘季驯没有因为自己丢了官而沮丧太久,很快就投入到自己的“万世之功”中去。
人老了身体难免有点小毛病,这便被医馆给邀请过来了。
潘季驯见了李时珍也是感慨万千,没想到李时珍还有这样的境遇。
得知霍善召唤他过来的原因,潘季驯道:“我想去瓠子口一带看看,得亲眼看过现在的黄河怎么个情况,我才好拿出相应的方案来。”
一看就是个讲究因地制宜的实干型人才。
霍善道:“我好像没法过去。”
潘季驯对这一时期的黄河水患情况了解得比霍善还清楚,毕竟他编纂《河防一览》的时候对历代黄河的治理经验都进行了深入查证。
得知霍善与汲黯的交情,潘季驯说道:“瓠子口的问题后来还是汲黯的弟弟汲仁负责解决的,你可以将我引荐给他们,我跟着他们一起过去看看。”
汲仁在解决决口的问题上提出的方法很直接也很实用:沿着决口全面打桩填堵。
后来历代治河人遇到黄河决口的第一反应基本都是这么干的。
来都来了,潘季驯还是很想见见这位治河前辈的。
也想为《河防一览》了解更多汉代黄河的第一手资料。
李时珍点着头说道:“我跟着一起过去,可以让印川兄一直待在这边。”他俩本来就是认识的,路上还能聊聊天,旅途中不至于太乏味。
只要把人邀请过来了,潘季驯他们是可以随时过来复诊的,到时候有李时珍随行,他们自然能亲自去瞧瞧朝廷拖了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黄河决口。
霍善自然不会反对,吃过早饭就带潘季驯去拜会汲黯。
第246章
汲黯昨天才刚去跟霍善道过谢, 今日得知霍善登门拜访自然是好吃好喝招待着。
霍善把潘季驯介绍给汲黯,问他能不能顺路把潘季驯带过去看看瓠子口。
汲黯知道关东水患的根源就是瓠子口那个大决口,得知霍善还特意请来个这方面的高人要去看看,心中自是更为感动。
力邀霍善留下吃顿饭。
他这次回京住在弟弟汲仁宅邸中, 汲仁出面与潘季驯聊了聊, 只觉潘季驯在治河方面的造诣令他叹为观止。
等到霍善一行人蹭了顿饭离开以后,汲仁激动地对汲黯说道:“我感觉这次我们能彻底解决黄河水患。”
汲黯道:“哪有那么容易, 他不也说得先看看决口再说。”
汲仁道:“我就是有这种感觉。”他在席间和潘季驯聊了聊解决思路, 发现潘季驯提出的构想并不是单纯堵住决口, 而是要给黄河做个至少能稳妥百年的规划。
倘若真能做成,他们家乡将不再为水患烦恼!
汲黯道:“趁着眼下没什么战事, 我再上书求陛下重视此事。”
汲仁点头, 表示自己也会上书恳求刘彻让自己去考察瓠子口的具体情况。
与此同时, 正在未央宫中吃茶的刘彻刚得知霍善昨天没住在宫里的事。
主要是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着吃得老香的霍善下饭, 总觉得吃着不太得劲。他问刘据怎么回事,刘据老老实实回道:“他见到他师父就不肯跟我回来了。”
刘彻道:“连个侄儿都笼络不住, 要你有什么用。”
刘据听得一阵无语。
叔侄之间的事能叫笼络吗?何况他要是真敢勉强霍善,以霍善那性格恐怕从此再也不爱跟他玩了。
霍善不在, 霍去病也不来他面前晃荡了, 这父子俩当真是一点都没想着要抓紧御前露脸的机会。
偏偏人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越是这样才越稀罕,那些有事没事老爱往刘彻跟前凑的人他反倒瞧不上眼。
又过了两日,就是太常那边选定的大婚吉日。虽说赶得有点急, 但刘彻觉得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平阳公主都是有成婚经验的人了, 对这次婚礼倒是没有太多要求,只让太常那边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虽然这次成婚不算特别隆重, 但这么一桩亲上加亲的婚事还是让街头巷尾津津乐道。
卫青十多岁时便从公主府骑奴一跃成为天子近臣,花费将近十年的时光跟在刘彻身边了解他对打击匈奴的决心,了解刘彻关于大汉未来的种种规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