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老的注视下,白衍见到魏老点头,松口气,露出一个笑容。
“故而弟子此番,便是希望恩师能书信,请一些大贤到善无!”
白衍抬手说道,说道这里,带着丝许讨好的笑容,不仅仅看向魏老,自己的老师,也看向一旁的赵秋,笑起来。
“大贤皆在……”
魏老听到白衍的话,本想说什么,突然想到燕国,愣住几息,回过神后看向白衍,忍不住笑起来。
“看来此事你已经谋划许久!”
魏老说道,随后看向赵秋。
此刻在魏老与白衍的目光中,赵秋美眸满是复杂的看向白衍。
“这件事情我不可能帮你!”
赵秋直视白衍说道,看着白衍那讨好的笑容,她不理解为何白衍会当着她的面说这些,为秦国谋长久之计,还让她帮忙,怕是白衍想太多。
在她眼里,她巴不得这件事情做不成,秦国灭亡,她好趁机复国。
看了白衍一眼后,赵秋转过身,便准备离开,不想再听白衍说下去,毕竟看着白衍处心积虑的为秦国谋划、着想,不知为何,她心情总是莫名的烦躁。
然而还没等赵秋走两步,一个声音便在后面响起。
“这个学府在云中,就在赵地,若有一日,天下大乱,这个学府便是你复辟的根基,有没有这个学府,于你复辟而言,天差地别,更是与其他诸侯国复辟势力的差距,你想想,复辟后你是希望麾下与其他复辟势力一样,全是颍川那样的官员,还是希望你背后,有一个学府!”
白衍的话,传入赵秋耳中,赵秋停下脚步,站在原地。
转过头,赵秋美眸直勾勾的看着白衍。
“考虑一下!眼下出把力,日后也好接手。”
白衍见到赵秋的目光,开心的笑起来。
另一个木桌后。
魏老看到这一幕,听到白衍的话,看着明显已经犹豫的赵秋,随后看向白衍,满是惊讶,随后摇摇头,乐呵呵的笑起来,这下魏老终于知道,为何白衍总是能说服赵秋。
“将军!咸阳消息!王宫密信!”
这时候,一个亲信突然急匆匆的来到白衍面前,把一卷竹简交给白衍。
白衍接过来后,打开看起来。
看到密信内,不管是嬴政还是秦国其他大臣,都同意暗地内扶持央金,白衍松口气,把竹简交给魏老。
眼下比较麻烦的便是,如何不知不觉的把央金,送到陇西以西的羌族哪里!
第四百六十八章:儒师已到
十一月。
秦国大军在易水大败燕国的事情,随着传播,逐渐传遍整个天下,不管是齐国、魏国、还是楚国,乃至百越,皆有议论之人。
所有人都明白,燕国在易水兵败之后,燕国的地势注定再也没有壁垒可守,在一马平川的燕国疆域,单凭燕国根本无力再阻挡秦国大军进攻的步伐。
眼下唯一值得讨论的,便是燕国何时会被秦国灭掉。
除非燕国舍弃都城蓟城,放弃最好的疆域沿北而行,去往远离中原的地方。
而提及燕国,就少不得要谈论一个人。
荆轲!
世人无一例外,感慨燕国即将要亡之时,都不禁惋惜,燕国燕丹的谋划当真可惜,若当初荆轲顺利杀死嬴政,恐怕如今的局面,就会是秦国争夺王位而内乱,如同眼下楚国这般。
彼时,世人何须再惊恐秦国二字,何须再担忧秦国铁骑,会不会千里迢迢的攻打到自己居住的地方。
如此一想,怎能让人不惋惜感叹。
多少人提及荆轲二字时,都忍不住热血上涌,惋惜这位壮士,荆轲这个名字,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被世人所铭记,而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传遍天下之时,也不断被怜惜的世人所赞颂,被惋惜的士人所敬仰,被天下无数豪侠,铭记在心。
不过在世人铭记、赞颂荆轲之时,都忍不住提及一个让世人恨得咬牙切齿的人,不知随着荆轲的事迹,多少人闻声之时,恨不得掀桌子,砸锅灶,拿剑砍人。
那人,便是秦将白衍。
这倒也不怪世人如此愤怒,在世人眼里,若非秦将白衍的阻拦,舍生忘死的荆轲,又怎会失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