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靖安侯 第13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沈毅唯一的弱项,可能就是年龄了,他在这一批同窗之中年纪最小,即便是陈长明,也比他大了三岁近四岁。
沈毅是上午跟这些同学们去喝酒,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喝的七七八八了,便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睡觉,到了家中才知道,有不少江都同乡的举人过来拜访他,但是因为他没在家,便没有见到面。
沈毅也不怎么在意这些同乡,回到院子里之后,先是迷迷糊糊的跟老爹沈章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躺在自己的床上睡了一觉。
到了下午醒酒了之后,他起来与沈章好好的说了一番,沈章颇为激动,拉着沈毅的手,说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江都过年,带着沈毅一起去拜拜祖宗之类的话。
跟老爹说完话,沈毅就带着丫鬟萍儿一起,去东市街上买了两坛好酒,又买了不少礼物拎着,一起来到了大义坊,在大义坊的私塾里,见到了正在教授童生的顾先生。
沈毅进了私塾之后,放下礼物,毕恭毕敬的对着顾先生深深作揖,开口道:“学生感谢先生来了。”
顾老头看着沈毅放在地上的两坛酒,顿时眉开眼笑,然后他抬头看着沈毅,微笑道:“中了?”
沈毅也笑着点头:“中了。”
“第几名?”
沈毅站在顾先生旁边,轻声笑道:“拖先生的福,第七名。”
“第七啊……”
顾老头捋了捋胡子,微笑道:“乡试之前,我看你的文章,心里估摸着能进前五十就很不错了,万万没想到能取一个亚元,看来要么是你乡试发挥的极好,要么是你写的东西,很合今科主考的胃口。”
沈毅脸上露出笑容。
“说来,还是先生的功劳,今科乡试第二场考题,几乎被先生完全押中。”
听到沈毅这句话,顾老头微微摇头,面色严肃了起来:“噤声。”
沈毅有些讶异。
“先生,这种事情对您来说不是坏事,传出去之后,您立刻名声大噪,用不了多久,就桃李满建康了……”
“老夫只教书,不卖学问。”
顾老头指了指私塾里的那些童子们,说道:“教教这些孩子读书,所得束脩够老头子吃用,老头子已经很满足了,至于靠教人考学来牟利,那就是昧良心了。”
他看向沈毅,开口道:“要不是赵治介绍你过来,老夫也不会搭理你。”
提起赵侍郎,顾先生又看了沈毅一眼:“赵治那里,你去了没有?”
沈毅摇头。
“赵师伯这会儿,多半还在户部坐班,等一会儿傍晚了,我再去登门拜访致谢。”
“嗯。”
顾先生再一次捋了捋胡须,点头笑道:“多去他那里走一走,老夫一介私塾先生,说不定过两年就死在建康,无人问津了,你来老夫这里走动,全无用处。”
沈毅摇头:“先生助我甚多,学生是要记一辈子的。”
说完这句话,他看向顾先生,问道:“先生,您觉得明年春闱,学生能中否?”
顾老头哑然一笑。
“中应该是可以中,但是老夫建议你等个三年再考。”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赵侍郎的野心
顾老头的话虽然没有说明白,但是沈毅已经听明白了。
老先生的意思是,如果明年沈毅去考春闱,或许会中,但是即便中了,多半也就是个三甲同进士,名次不会很高。
要知道,二甲进士都有机会进翰林院,成为翰林院里所谓的“储相”,但是三甲同进士是绝对不可能进入翰林院的。
虽然不乏同进士出身的官员辛苦几十年爬到高位上的,但是毕竟有些“先天不足”,平白要比旁人多了许多辛苦。
如果沈毅年纪已经到了三十岁乃至于四十岁了,届时不管是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出身,都必须要去搏一搏,但是现在沈毅还很年轻,甚至他等到三年之后,也就是弱冠之年而已,依旧年轻。
一般少年中举,师长都会给出迟一科再考,或者是迟两科再考,一方面是多学几年考个好名次,另一方面也是少年人心智尚不成熟,过早进入朝廷做事情,容易做蠢事,容易“夭折”。
可能一个错漏,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沈毅认真考量了一番之后,才对着顾先生低头,正色道:“先生的话,学生都记下了,学生稍候去见赵师伯,然后回到江都之后,会认真考虑是明年考春闱,还是四年之后再考。”
沈毅心里当然是想要明年考学的。
因为他有生存上的压力,也有必须要向上爬的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