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涿有些无奈的耸了耸肩,淡淡的说道:“张兄误会了,我没有进去,只是刚好带朋友来这里吃饭,路过门口的时候听说张兄也在,因此过来打个招呼。”
说完这句话,他看向沈毅,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难明的笑容:“沈司正也在,听说沈司正近来,跟世子一起南下,立了不少大功啊。”
沈毅并没有站起来,而是回头瞥了一眼赵涿,微笑道:“立功不敢当,只是跟钦差一起跑了趟腿,之所以南下,主要是怕留在建康,哪天莫名突然被四姑娘给打一顿,那便得不偿失了。”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赵涿一眼,微笑道:“四姑娘最近还好罢?”
听到沈毅提起自家妹子,赵涿脸上的笑意凝滞,然后他看了两个人一眼,面无表情:“二位慢用,本公子也要吃饭去了。”
说完,他转身离去。
张简见赵涿灰溜溜的走了,心里大是高兴,他有些兴奋的说道:“这小子猖狂了这么多年,今天还是第一次瞧见他吃瘪。”
这位相门之子笑着说道:“下次见到他,我也拿他家那个四姑娘说事,听说那位四姑娘上次在鸡鸣寺打了你之后,闹得人尽皆知,现在连说亲家都没有人给她说了。”
沈毅脸上却没有什么笑容,他默默举起酒杯,跟张简碰了碰,然后缓缓说道:“师兄,看来赵家一早就知道抗倭军的事情了。”
“这有什么稀奇?”
张简也举杯跟沈毅碰杯,然后开口道:“他们耳聪目明得很呢,这件事我都听说了,他们家多半早就知道了。”
沈毅默默低头喝酒,没有再说话了。
他一直怀疑,温州府之所以一下子聚集了三股倭寇,一定是有势力在背后操弄,现在赵涿的出现,印证了他心里的猜想。
建康赵阀……
大有嫌疑。
如果这件事真的跟赵阀有关系,那么这些赵家人,就真个该死了。
而且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不该死的那种。
……
跟张简喝了顿酒之后,沈毅下午又去大义坊见了顾先生一面,小老头精神矍铄,还很有精气神。
唯一让沈毅有些挂心的是,他在台州府并未打听到顾老头的家人,听他的邻居说,他的家里人早早搬家,不住在台州了。
至于搬去了哪里,暂时还没有消息。
之后的两天时间,沈毅好好的陪了陪家里的小孕妇,有时候也会带她多出去走走,到了晚上的时候,沈毅则是在家里鼓捣皇帝交给他的奏书。
值得一提的是,沈毅这个邸报司司正,回到建康好几天时间了,一次邸报司都没有回去过。
一转眼,到了第四天,也就是他跟皇帝约定的“三天之后”。
这天,是大朝会的时间,沈毅先是进了皇城,然后在宫城门口等待,等到文武百官散朝,他才悄摸摸的进了皇城,在德庆殿门口等着。
这会儿皇帝刚下朝,多半是在德庆殿的。
让门口的太监通报之后,很快,德庆殿里就出来了两个小太监,把沈毅领到了德庆殿的后殿。
德庆殿是大朝会的地方,也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不过整体来说,应该称之为德庆宫。
因为这个德清宫,乃是由殿宇群组成,约莫有十来个大殿小殿,其中作为大朝会的那座大殿,才是正经的德庆殿。
进了德庆宫之后,沈毅被两个小太监领到了德庆宫的后殿,七绕八绕之后,在一处大殿里,见到了身披龙袍的皇帝陛下。
因为刚散了大朝会,皇帝陛下身上还穿着朝服,而不是平日里日常穿的常服,这会儿贴身剪裁的朝服穿在他身上,让这个年轻的皇帝陛下,平白多了几分威风。
见沈毅走了过来,皇帝手里的毛笔停顿了一下,然后招呼他坐下,开口道:“朕手头有一些急事要处理,你在这里等一等。”
在皇帝的“办公室”里,沈毅自然不敢不从,只能低着头说道:“陛下政事要紧,不用理会臣下。”
皇帝嗯了一声,开始批复手里的一本本急用奏书,这些急需要皇帝本人批复的奏书,一般不会太多,只不过有些事情的确不小,即便是皇帝陛下,也需要一些时间考虑才能下笔。
因此,沈毅等了足足大半个时辰之后,皇帝才把手边的奏书批完,然后他看了一眼身边的高明,开口道:“都是些要紧的事情,你亲自跑一趟,送到中书省去,交代他们能办的就立刻办,拖延不得。”
高太监点头答应,他两只手捧起面前的十来本奏书,然后先是深深地看了沈毅一眼,才迈着小碎步离开了这处大殿。
高明走后,小皇帝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他看向沈毅,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三天时间了,沈卿的奏本写好了没有?”
沈毅连忙起身,从袖子里掏出奏本,两只手捧过眉毛。
皇帝给了个眼色,一旁伺候的宫人立刻上前,把沈毅手里的奏书转交了上去。
皇帝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打了个哈欠之后,才翻开了沈毅写的奏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