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读书的天赋虽然不是特别逆天,但是能中进士,说明是极佳的,而且这会儿他不求速记,只是找两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虽然这部兵书内容很多,沈毅从上午翻到下午,也把两本书都给翻了一遍。
翻完了一遍之后,沈毅才来得及从窗口把自己的午饭端来,他一边扒饭,一边看向桌子上都已经翻到末尾的两本书。
这两本书……大体上是一样的。
或者说,前面的部分都是一样的,但是安平侯府给的这本书,要比宫里的书厚了一些……
约莫厚了二三十页,一共有七篇内容。
这七篇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讲如何北伐的!
或者说,是当年那位赵崇赵大将军,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于北伐的设想以及期望。
也可能是世宗皇帝不爱看这部分内容,所以赵崇才把它写到了家传的这本书里。
他在这本汇聚了自己的一生心血的兵书上,推演北伐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条件。
还有种种北伐的推进策略。
一直到死,赵大将军都在想着如何北伐,如何恢复故都。
安平侯给沈毅书的时候,并没有摘掉这部分内容。
可能是安平侯爷觉得,当今大陈无人能够北伐,沈毅看了这些也没有任何用处。
合上书本,沈老爷默默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了淮河方向。
他叹了口气。
“三代以前……”
“赵家也是北望之人啊……”
第五百二十章 再见安平侯
短短两三代人,同样一个家族对于同样一件事情的态度,已经天差地别。
这位定国公的事迹,沈毅在甘泉书院读书的时候,就看过不少,民间也有很多关于定国公的书籍话本流传,甚至还有一些地方戏曲,在演绎着这位定国公的故事。
传闻当年世宗皇帝在建康站稳脚跟之后,这位赵大将军便屡次上书,向世宗皇帝建议整兵备战,想要收回失地。
但是很可惜的是,世宗皇帝当时被齐人吓破了胆子,终其一生都没有提过北伐这两个字。
更让人惋惜的是,定国公先世宗皇帝而死,没有能见到南陈朝廷的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南陈的半个中兴之主宪宗皇帝。
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数次击败齐人,并且终其一生都在想着挥师北上讨贼,只可惜天不假年,宪宗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好北伐,便在壮年暴毙而亡,驾崩的时候,只有四十岁出头。
于是乎皇位传到了先帝手里,先帝继承宪宗皇帝遗志,也准备兴兵北伐,但是在两淮被北齐大将周晋安击败,一战折损了十数万将士,几乎把宪宗朝积攒的家底,败了个一干二净。
当时先帝因为这件事,雷霆震怒,把陈国的征北大将军夷了三族。
也正是在这件事情之后,朝堂上北伐的声音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而能够固守淮河的淮河水师赵家,地位的随之暴涨,抬升到了将门根本不可能到达的高度。
与此同时,朝堂上以杨敬宗为首的一群“主和派”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渐渐被先帝重用。
先帝暴崩之后,杨敬宗更是一跃成为了中书首相,执掌朝政,权倾朝野。
沈毅看着眼前的这两卷书,思绪慢慢飘远。
身为读书人,这些南陈的历史,他自然是了然于胸的。
在书房枯坐了一会儿之后,沈毅把洪德朝的抄本放在了书架上,开始翻看赵家家传的古书。
他需要尽快把那部分额外的内容记下来。
到了傍晚时分,门口有人敲门,沈毅揉了揉有些胀痛的脑门,收好手里的书本之后,打开了书房的房门。
书房外面,陆若溪静静的站着,见沈毅推门走了出来,她松了口气,上前拉着沈毅的衣袖,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硬生生把自己关在书房一整天了。”
“没事,只是陛下交待了一些事情,我需要处理一番。”
他抬头看向陆若溪,微笑道:“让夫人忧心了。”
“好了。”
陆若溪摸了摸沈毅有些憔悴的面庞,然后拉着他的手说道:“饭已经好了,都在等你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