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显的坏处,是对沈毅来说的。
一旦在沿海建立都司,那么李穆便不可能担任都指挥使,连挂名也不可能。
李穆卸任之后,新来的都指挥使会不会尊重沈毅的意见,是非常难讲的。
而以沈毅现有的品级以及地位,他连统领一卫兵马都需要假手李穆,更不要说统领都司了。
也就是说,抗倭军一旦升级,可能会影响沈毅在抗倭军之中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抗倭军虽然已经入得赵阀眼中,但是毕竟只有五千人,再怎么也翻不出浪花来,而一旦抗倭军的人数再暴涨几倍,赵阀多半就真要把抗倭军,把沈毅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了。
从沈毅的角度出发,他并不想让抗倭军扩编的太快,最好是以现在一卫的兵马稳定个两三年之后,再考虑扩编的事。
而皇帝陛下却不一定能够沉得住气。
毕竟皇帝看赵阀已经非常不顺眼了,他很急切的需要培养出一股可以取代,哪怕是暂时取代赵阀的军事力量。
而抗倭军之后的走势如何,其实也全看皇帝陛下的心思。
因为在家里待的太久,沈毅离开家里的时候有些不太舍得,一家老小也都一路把他送出了城门口,临别之前,陆夫子上前,将几本书递在沈毅手里,小老头看着即将远行的女婿,神情有些欣喜,又有些担忧。
“这是前朝大将的剿寇实录,其中有一部分是剿灭倭寇的,为父在建康找了好几天,才找全了这套书,你带在身边南下罢,虽然不一定有用,闲暇时用来解解闷也是好的。”
沈毅躬身接过,笑着说道:“多谢岳父。”
他看着陆夫子,又轻声劝道:“岳父,小婿离开靖康之后,您不妨在建康多待一段时间,青雀她在建康没有多少熟人,有您在这里陪着她,她心情也能开朗一些。”
陆夫子微微摇头,笑着说道:“老实说,我想把她接回江都过段时间,正好你父亲也想着回江都,我跟他商量过了,过些日子便一起回去,到时候看青雀跟不跟咱们回去。”
“咱们都是江都人,也应该带渊儿回去认一认家乡才是。”
沈毅对江都还是有感情的,闻言想了想,然后开口道:“这样也成,您跟我爹商量就是。”
“只是青雀她刚生产不久,孩子也小,要您跟父亲多费心了。”
“你在外面替朝廷做事,家里的事情便不用担心了,不管是我还是你父亲,都会帮你照看好她们母子的。”
陆夫子伸手拍了拍沈毅的肩膀,颇有些感慨:“相比较青雀母子,我反倒担心你。”
“记得当年在江都的时候,你跟为父说过,想要激浊扬清。”
“当时你说了三浊。”
陆夫子低声道:“一转眼,如今子恒你已经在扫第二浊了。”
当初沈毅在江都立志的时候,的确很陆夫子说过三浊。
第一浊自然是范家以及范东成他们,已经基本上算是扫干净了。
第二浊是沿海的倭寇。
而第三浊,也是北边的胡齐。
陆夫子语重心长:“在外面做事情,凡事一定小心,要步步为营,不要急功近利。”
沈毅躬身受教:“孩儿记下了。”
陆夫子之后,沈家人一个个上前来跟沈毅告别,尤其是陆若溪,紧紧的抱着沈毅,泪流不止。
等到一家人纷纷告别之后,时间都已经接近了中午。
最终,沈家的老小沈恒上前,他拉着沈毅的袖子,低声道:“兄长在外面一定小心,莫要伤着累着自己。”
沈毅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了沈恒一眼。
兄弟连心。
这一眼,沈恒就知道自家兄长的意思了,他笑着说道:“哥你放心,今年秋闱,小弟大约是没问题的。”
“你年底回来的时候,你家弟弟便是举人老爷了!”
沈毅点了点头,叮嘱道:“不可马虎大意,更不能掉以轻心。”
沈恒低头应是。
沈家的家人跟沈毅告别之后,张简以及赵蓟州几个朋友,也来到沈毅的马车旁边送别,等到亲友送完了之后,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正午,眼见实在是不早了,沈毅才跟亲友一一告别,带着蒋胜一起上了马车离开。
马车从建康南门离开,沿着官道一路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