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靖安侯 第85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皇帝陛下穿着一身单衣,招呼沈毅进来,等沈毅进书房落座之后,他打了个呵欠,笑着问道:“什么事情,让沈卿去而复返?”
沈毅手持邸报司文书,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低头道:“陛下,曲阜县境内,近来怪事迭出。”
皇帝闻言,挑了挑眉头,问道:“什么怪事?”
“有的庄子,一夜之间牲畜死绝。”
“还有庄子天降雷火,点着了即将收获的麦子,烧了上百亩田地。”
沈毅顿了顿之后,低头道:“有庄子生出了怪病,而且染人,几天时间,传染了几十上百号人。”
皇帝皱了皱眉头,问道:“都在曲阜境内么?”
沈毅点头:“都在曲阜境内。”
皇帝陛下接过文书,看了看北边,轻声道:“那这就不是天灾了。”
沈毅点头。
“臣也是这么想的,大概率是人祸。”
“淮安军控制范围之内,有奸人作祟,臣失职。”
皇帝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七十年了,难免有人心向伪齐,这不怪你。”
他看着北边,轻声道。
“这是冲着朕来的。”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胆气
从天人感应以来,天灾便被强行与个人道德绑定在了一起。
家里遭遇不祥,便是主人不修德行。
而一国多处遭遇不祥,自然就是国主不修德行。
如今大陈天子即将莅临曲阜,曲阜多地便开始衍生不祥,再加上有心人传播谣言,那么自然就是大陈天子带来的不祥,是大陈天子不修德行。
皇帝陛下看着沈毅的衣袖,进了书房里坐下,然后笑着说道:“看来那些齐人无计可施,狗急跳墙了。”
沈毅微微点头,开口道:“臣想来也是,他们已经没有别的法子了,只能用这种下作的手段,来污蔑陛下,非议圣君。”
沈老爷抬头北望,开口道:“一国朝廷,应当行正立身,如今齐人已经自甘下流,臣看来,已经国祚不久了。”
皇帝陛下笑呵呵的说道:“沈卿准备如何应对?”
沈毅微微低头道:“陛下,这些事情,应该是北齐那个清净司所为,他们从前潜藏在兖州境内,没有动作,臣很难发觉他们,现在兖州是我们大陈的地盘,他们只要动作了,就不会没有痕迹。”
“臣已经命令邸报司以及委托内卫去查了,用不了几天,应该就会有结果,到时候捉住了一些人,公开处刑,应该就可以稍稍清正人心。”
沈老爷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民间百姓,大多蒙昧,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清除齐人造成的影响,但是百姓虽然见识短浅,但同时也最为朴实,只要大陈在山东行仁政,齐人造成的影响,便自然无影无踪了。”
皇帝微笑点头,开口道:“那就照此办理罢,曲阜境内受损的百姓,由朕出钱补贴。”
皇帝摸了摸自己的下颌,开口道:“从朕的内帑里出钱。”
沈毅想了想,还是摇头道:“陛下,这会儿立刻补钱给他们,他们就会觉得,是陛下心虚,臣以为,今年颗粒无收的,适当补给一些粮食,那些得了病的,派人救治就好了。”
皇帝一怔,然后笑着点头:“那就按照沈卿的办法处理就是。”
沈老爷低头道:“陛下圣明。”
皇帝看了看外面的夜色,微微摇头:“什么圣明不圣明的,咱们君臣之间,不必说这种话。”
“沈卿你也看到了,齐人现在,已经不择手段。”
“北伐之路,将来不知道还有多少艰难险阻,需要你我君臣去面对。”
皇帝陛下看向北边,摇头叹息:“燕都还很远啊。”
沈毅想了想,回答道:“陛下,燕都虽远,但其实,也就只要两三场大仗而已。”
“两三场大仗打完,剩下的便是秋风扫落叶,只需要时间而已。”
皇帝想了想,点头道:“不错,古今朝代更迭,最关键的,也就是两三场大仗。”
他回头看着沈毅,开口问道:“如今摆在眼前的,就是山东这第一场大仗,沈卿心里,有多少把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