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之后,成默紫绀的现象更加严重了,稍微多运动一下嘴唇、指甲都会变成紫色。行动能力也在变弱,走路久了都会胸闷气喘。
15岁那年,参加中考体检的时候,医生告诉成默,他的心脏长得像葫芦一样,能活到现在真是个奇迹。医生还打了电话给成永泽,跟成永泽直言,成默可能活不到成年了(18),建议不要让他继续上学了,不如带着成默到处走走看看,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
成永泽没有理会医生的建议,成默依旧参加了中考和会考,并以星城市会考第一的成绩进入了长雅中学,而成永泽也在当年调入了华夏社科院。
本来成永泽是要把成默带到京城去的,但成默过去之后严重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病情加重,于是成永泽只能让成默回星城,反正成永泽也不担心成默的自理能力。
除了给钱,这些年成永泽并没有在生活上给予成默什么帮助,完全是成默自己在照顾自己,除了成默自己看病、吃药、吃饭之外,其他成家所有的生活琐事,例如交水电煤气费、请人打扫卫生等等都是成默打理的,因此成永泽对于成默还是十分放心的,反倒是成默觉得自己这个只会搞研究写论文的老爹更值得担心。
只是成默没有料想到,自己还没有挂,他那个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为零的老爹出了车祸先挂了。
对于父亲的死,成默没有太多悲伤,在成默看来,生死本就是必然的事情,而他父亲成永泽,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必然也是一个哲学家。
哲学研究,就是不断趋向这样一种思想境界、逐步树立自觉的死亡意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排练演习,为死亡,亦即为达到一种没有身体框架局限的存在作准备。
柏拉图所说的“哲学乃死亡的排练”,就是这个意思。
通俗点说,人的一生都与死亡相伴,并在为死亡做准备,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成默对此理解十分深刻,对于生死之事也看的很淡,不看淡不行,像他这样从出生起就离死亡如此之近的人,想不开的早就把自己愁死了。
回忆起年幼时,他不能运动,唯一能选择的娱乐也只有看书,只是成永泽并没有给成默看儿童读物,而是直接送了他一套哲学书籍给他做启蒙读物,别人家的孩子在背诵《唐诗三百首》的时候,他看的是《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
他至今还记得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就是叫做《生与死》。
石头不会死亡,因为它没有变化。它不死,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活过。一切有变化、能长大、在成长的都会消失:有生就有死。
生命的不同在于价值不同,蚊子死了就死了,狗死了你会哭,而一个人死后,伤心的人越多,缅怀他的人越多,就说明他的价值越大……
成默看着熙熙囔囔的人在门口的桌子前写上五百或者一千的人情,心想以父亲这样的情商能做到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那是在学术上做了多大的贡献?
看到坐在桌子前,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婶婶黄巧云,成默有些无奈,接下来的生活也许不如他想的那样轻松,因为未成年人这个身份对于他来说,不是保护,而是限制。
正当成默觉得两腿酸麻,身体难以承受之际,他的叔叔成继东走过来对成默亲热的说道:“成默,火化的时间到了,你等下抱着骨灰盒走在最前面……”
成继东四十一岁,浓眉大眼五官端正,长的和成永泽有些像,但远没有成永泽那么帅气儒雅,他身型有些偏胖,穿着打扮有些村镇干部的朴实,实际上成继东在老家武陵的东城区开了家几平方大的小商店谋生。
而成默的婶婶,长的有几分姿色,看似贤惠实则泼辣的黄巧云是一家工厂的会计。
在成永泽过世以后,成继东和黄巧云就来了星城,帮忙操持成永泽的葬礼,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湘省社科院的工会主席,成永泽的同事李奉贤完成的,成继东也就做了做端茶递水的工作,而黄巧云作为专业会计自然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收人情的活计。
成默的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母亲林怡青早已经渺无音讯,监护权十有八九是要落在成继东和黄巧云身上,虽然他完全可以独立生活,可是在法律上他不能。
其实习惯了自己生活的成默,对于叔叔婶婶的介入多少有些排斥,可有些事情他一个高中生是没有办法做主的。
成默都没有抬头看成继东,只是轻轻“哦”了一声,起身揉了一下跪的有些失去了知觉的腿,因为跪在这里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此刻他的嘴唇带着一点淡淡的紫色,额际发角还缀着一颗一颗晶莹的汗珠。
这样长时间的下跪对于成默的身体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尽管一直很幸苦,但成默只是默默忍耐并没有吭声,虽然这种尽孝在成默看来没什么意义,但他还是愿意尽力完成这样的仪式,也算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
成继东不在意成默的辛苦,也不介意他稍微有些冷淡的态度,一直以来他这个侄子就这样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他早已经了解和习惯了,成继东跟成默交代了几句,立刻又去招呼那些来为成永泽送行的领导去了,脸上还带着谄媚的神态。
过了片刻,也不知道是谁把骨灰盒递到了成默手上,接着他父亲的遗体被人从玻璃棺中抬了出来,送行的鼓号队已经做好了吹奏的准备,成默捧着骨灰盒回头看了一眼父亲想到:我们都会死去,因为我们活着,这样说好像有些可笑。
随着葬礼司仪的话语,礼堂里的人群按照职位安静的排成了队列,廉价乐队奏响的毫无美感的哀乐声音,除了喧闹,没有一点悲戚。
成默作为独子站在最前面,当队列向着火化炉行进的时候——所有人鸦雀无声……
想起别人家送行的队伍,都是哭声震天,成默觉得自己应该应应景,抽泣两声,要不然整场葬礼没有一个人流泪,那实在也太心酸了。
只是叫人遗憾的是在成默还没有来得及挤出两滴眼泪的时候,火化炉就已经到了。
成默看着父亲在火光掩映下的侧脸,心想:这还真是一个不太悲伤的葬礼。
第002章 金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公平
火化完毕,婶婶黄巧云带着成默将骨灰盒寄存在殡仪馆,因为成永泽是意外身亡,自然不会提前买好墓地,所以正式的安葬会在购买墓地之后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请一些道士或者和尚来做法事。
黄巧云在成默耳边絮絮叨叨的说着墓地价格,吐槽省城的物价高企,一个骨灰盒就花了五、六千,不是在殡仪馆买的还不提供寄存服务,又说人死如灯灭,生前吃的好、住的好就行,死后没必要追求那种奢侈的豪宅式墓地……
成默自然明白,黄巧云的言下之意就是给成永泽买块便宜墓地就行,只是成默心想,儿子的墓地比老子豪华太多,也太不成体统了,是的,成默在很多年前就拥有了自己死后的住所,还是他爹成永泽带他自己来选的。
成默暗忖要不自己那块墓地给父亲得了,像成永泽这样出过好几本人类学著作的大拿,至少得给后人一个像样的能够缅怀和凭吊的地方,而自己勉强只能算是聪明,父亲这种天才自然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在加上自己估计没几年好活了,更不可能达到父亲这么高的成就……
这时成默想起了成永泽写的最后一本书叫做《人类起源》,成永泽请他的导师华夏社科院院长李明德斧正的时候,李明德觉得这个标题太大,这么多学术界的大拿都不敢比肩达尔文,以此为题,但成永泽居然敢,这实在太轻浮。
但在看过成永泽的手稿之后,便将成永泽从湘省社科院调入了华夏社科院,并委任他为人类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在今年年初又当选了社科院学部委员,由此可见这本书应该担得起它的名字,只是遗憾的是成默始终未见这本书出版,从华夏社科院移交的遗体和遗物中,也没有《人类起源》的手稿,不知道此时父亲的这本遗作在谁的手上……
成默倒不是为父亲的学术研究担心,而是如果书的内容真能配的上《人类起源》这个大标题,其版税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