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之前,凤宁交代了大家很多事,北京的冬天冷,大家都要准备防冻的装备,棉衣棉裤和棉鞋,没有的就带钱去北京买。
凤宁自己也没少带钱,就是怕大家临时出状况需要钱用。
人多,且时间长,凤宁还带上了大姑和二姑去北京给大家做饭。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凤宁把家中采购到的篾条带到蓉城,送到火车站办了货物托运,寄到北京。北方鲜有竹子,是不可能买到篾条的。
她又顺便买了所有人的车票,这才回来带着大家坐车去蓉城。
戴师傅和师娘也一起去了,十一月初的北京还不算太冷,师父和师娘可以在北京好好逛一逛。
五十多个人出行,那真是浩浩荡荡,又都是没出过远门的农村人,大家对一切都很新奇,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凤宁最怕的就是人多出状况,所以都是给他们分了组,四五个人一组,安排一个组长,管好自己的组员,别落下了或者走丢了。
虽然成年人走丢的可能性很小,可这个年代也架不住成年人被拐卖的,男女皆有,所以还是小心为上。凤宁教他们一个办法,有困难就找警察。
凤宁给长辈们和两位美工老师都买了卧铺,她自己则买了坐票,和其他人一起坐硬座。
都是第一次出远门,本来是十分期待的旅途,然而刚一开始就不太顺,从南安到蓉城的路上,师娘和二姑就吐得昏天暗地。
上火车后,倒是不吐了,但也昏昏沉沉的,精神萎靡。凤宁知道,其实旅行说是去看风景放松享受的,实际上是遭罪,尤其是这个年代出行。
凤宁也想过给师父师娘买机票,可这年头机票太难买了,不仅程序复杂,还要提前一周才可能买到。
凤宁决定等从回去的时候,找北海公园的领导开个介绍信,给师父师娘买机票坐飞机回去,别再遭坐火车的罪。
上了火车,刚开始大家都很兴奋,到后来就疲惫得说不出话来了,便以各种各样的姿势睡得昏天暗地。。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北京,一下火车,大家就感受到祖国幅员的辽阔,南安还只是秋天,大家也就只穿了一件夹衣,到了北京,穿上毛衣都有些凉飕飕的,大家不得已都把棉衣拿出来穿上了。
凤宁知道这才刚开始,等过段时间,大家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北方了。
出站后,已经到了有些日子的谢俊伟在出站口接他们,他领着大家去了为他们准备招待所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