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本来想找小舅去找一些可靠的村里人去做花灯,但看到小舅妈事事做主的样子,便打消了念头,决定还是找大舅比较靠谱,大舅两口子都实在。
等到大舅回来,跟大舅一说,大舅说:“去吧,我平时就不去了,就做花灯的时候去赚两三个月钱。你外公外外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平时也需要人照顾,你大舅妈又要忙地里的活,我在家也能帮衬一下。”
凤宁说:“小舅和小舅妈直接去我公司上班,把孩子也带过去上学。要不大舅和大舅妈也一起去,把外公外婆也带上?城里医疗也更方便。”
大舅看向大舅妈,两口子最后都摇了摇头:“我们和你外公外婆在农村呆惯了,去了城里不习惯,还是算了。”
凤宁见他们这样,也不强求,以后想去反正还能去,便说起了请人的事。大舅满口答应下来,要帮他去找人。
凤宁让他找二十来个,不超过二十五,要是还有更多的人想去,那就告诉他们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大舅把这事应了下来。凤宁就先回去了,让大舅他们等通知。
倒是小舅妈想立马就跟着凤宁去,凤宁说:“先不着急,小舅到时候跟大舅一起过来,小舅妈你等到年后再来吧,表弟表妹还在家里上学,需要人照顾,等年后找到学校办好转学,你们再一起过来。”
小舅妈一想也行,公婆身体不好,还确实不一定能够照顾得了两个孩子。
凤宁回到市里,抓紧时间完善设计稿。十一月初,凤宁便带着谢俊伟和秦师傅一起去上海签合同。
第80章
带了谢俊伟和秦师傅, 是为了让他们留下来采买材料和工具。
蓉城没有直达上海的火车,转车非常麻烦,凤宁原本打算带工人们坐轮船到上海, 回来后了解了一下, 坐轮船到上海竟需要十几天,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不得已, 最后他们还是选择坐火车。
从蓉城买到上海的通票, 先坐车到湖南,再从湖南改签换乘直达上海的车次。
运气好,抵达中转站后不用等多久就能换乘上火车,运气不好,可能得等上一晚,那就还得安排住宿, 百十来个人,费用放一边,全都安排好,也是个相当大的工程。
可现如今也没别的变法,只能坐火车。所以凤宁要先走一趟熟悉一下路线, 研究好最佳的出行车次, 回头好带工人们过来。
蓉城到上海的直线距离远比到北京要短, 但由于需要绕路和换乘车次,他们花了五十多个小时,才终于抵达上海。
到上海休息一晚后,凤宁才去找灯会主办方签合同。这次跟上海签的合同分成比西安灯会还低, 是三七开, 凤宁拿三成,主办方说中山公园本身是比较有名的公园, 有很多外地和本地的游客去游玩。
凤宁上次过来实地考察的时候,留意过中山公园的客流量,她在的那两天有一天是周末,人其实并不太多,而且多是本地人,跟北海公园那种游人如织的现象没法比,毕竟外地人来上海旅游,必去的打卡之地肯定是外滩和南京路。
凤宁知道,灯会期间的游客肯定多是冲着灯会去的。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个分成,因为上海是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比北京还多,外来游客也非常多,虽然不至于像去北京的游客那样,基本会登景山看故宫全景。
但春节期间来上海玩,知道有灯会,多半还是会去看看的。哪怕不像北京那样热闹,上百万观灯人次应该还是有的。灯会的售票也是一元,分到手里应该也不会太少。
凤宁把秦师傅留在上海采买材料,自己和谢俊伟坐飞机去了厦门。
跟厦门签的合同是五五分成,因为灯会是在海滩上开辟出来的全新场景,游客买票进去,那就纯粹是为了看灯。
凤宁留下谢俊伟在厦门买材料,自己飞了回去。到蓉城下飞机后,凤宁便直接去了蓉城火车站买票,去上海和厦门的车票各半,根据她预算的人数买的,给师父师娘买的是软卧。
坐火车旅途劳累,但凤宁这次没法陪他们坐飞机,只能让他们跟着自己坐火车。
回到南安,凤宁便让父亲回去替自己叫人,把村里所有做花灯的人都叫上,还让他去外公家通知两个舅舅,把他们村里去扎花灯的新工人也叫上。
凤宁跑了一趟文化局,找到肖达,跟他说明自己的情况,南安灯会她会回来布置,设计稿她在上海期间会准备好。
肖达说:“我看你现在是分身乏术,一个人承办三场灯会,忙得过来吗?你手头的扎灯工人数量是不是少了点?”
凤宁苦笑:“忙不过来也得忙啊。人是有点少,可这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每次布置办灯会
,都会带上十多个新工人,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熟练工,结果还是赶不上变化。”
“不光是工人,你还应该多培养些花灯设计师,这样你才忙得过来。”肖达说。
“怎么没有培养?可除了我师父,迄今还没碰到能够设计花灯的设计师。设计花灯跟做花灯不一样,不仅要会画画,还要懂传统文化,更要懂创新,懂设计的大学生不会来我公司,不懂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巴不得有人能够替我设计花灯了,可惜没能如愿啊。”凤宁无奈地摊摊手。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什么都会?”肖达笑着说。
凤宁开玩笑:“我天赋异禀啊,所以什么都会。”
今年南安灯会要换地方了,彩灯公园的彩灯博物馆虽然还没竣工,但其他地方已经完工了,可以布置灯会了。公园面积巨大,今年凤宁打算办一场大的,她计划设计不低于六十个灯组,比上海和厦门灯会的规模都要大,如果赶不及春节开幕,那就元旦再开幕。总而言之,彩灯公园的第一场灯会,一定要不同凡响。
凤宁还跟肖达要了去年帮忙画花灯的两位美工老师的地址,再次把人请了来,毕竟大型灯会,怎么也得要几个靠谱的美工。
赵玉琴见到凤宁回来,又赶紧找到她,说灯笼厂还有几个同事想跟去扎花灯。
凤宁正缺人手,当然不会拒绝:“让他们都来吧,反正我现在需要人手。工资跟我们的工人一样。”
第二天果然又来了三个人。
凤金宝回去两天后,带着所有工人从家里赶到了南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