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三个丞相也就是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处理公务。
再者,他们也是之前‘邀请函事件’的参与者之一。
无论知道多少,他们都可以从中推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信息。
退一步来讲,萧天阳的计划本身也没有太大问题。
首先,该计划是建立在神界战事结束之后的下一个战略方向。
其次,萧天阳能询问他们意见,那便说明该计划尚未真正确定下来。
并且,他们本来就没有想好下一步计划,自然就没有明确的反驳理由。
三个丞相的问题解决,萧天阳又把目标转移到了两个尚书身上。
他们分别是范蠡和尉缭。
前者执掌户部,后者管理兵部最重要的职务。
而战争本身就与金钱与战力挂钩,且金钱绝对排在首位。
至于战力则包括很多东西。
例如单兵素质,军官实力,将领水准,幕后谋划,资源补给等多位列其中。
倘若认真分类的话,那其中与金钱挂钩的最少都要占据一大半名额。
萧何,李斯,房玄龄的支持,其效果是能让萧天阳的政令,以最快速度被执行。
至少他们才是大部分官员的上司,工作内容也有九成以上向丞相府直接汇报。
不是说他们三人在庙堂上的身份地位要高于萧天阳。
相反,萧天阳在庙堂上的号召力要远高于三人。
当然,反观工作力上,他们则是要比萧天阳更有说服力。
如果萧天阳把自己的命令直接下放到基层,那问题就会随之出现。
第一,萧何三人在庙堂上的威望就会跌入谷底。
第二,萧天阳会被动性揽下大部分繁琐的工作。
第三,庙堂的最大作用失去效果,各大执掌实权的官员形同虚设。
萧天阳为什么要让萧何担任丞相之职?
其中最重要原因,便是萧天阳需要他为自己挡住绝大多数繁琐的政务。
他又为何在后续又特设左右丞相的职位?
一来,是考虑到萧何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过于辛苦。
二来,则是为了让庙堂的实权更平均一点,不至于失去某个人就停止运作。
其他例如兵部,户部,刑部,其中管理者不全都是掌握实权的大人物吗?
说实话,萧天阳从来不怕把自己手上的权利分摊出去。
相反,制衡和分权才是一个他必需的内容。
以前他仅做到了分权,而如今他则是学会了制衡。
如今文官集团内丞相府内有三个丞相。
暂时失去任何一个,庙堂也能如常运转。
六部官员内,除了尚书之职外,其中被封为侍郎之职的也有能人。
萧天阳需要保证的是,天武皇朝离开了任何人都能自如运转,其中自然也包括他在内。
同时,他也必须让庙堂上的官员明白。
自己不怕失去任何人,因此千万不要以身犯险。
不值当。
总而言之,萧天阳需要萧何等人总领朝政,可说到底也不是该职位非他们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