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那一脸笑意全然消失、若有所思的模样,此刻想必他正在品鉴和斟酌着诗中的真意吧。
糟。谢琇想,这首诗好像有点伤春悲秋……不,老师讲课时用的那个字眼是什么来着?
……啊对了,“伤春怀人”。
去年天气旧亭台,但这旧园里,已经没有了去年那些与他一道赏景之人。
亲近的家人,忠诚的仆役……除了一个还是会闹出烂摊子来要他去收拾的弟弟之外,如今与他一道站在亭中,眺望旧景之人,却只有她。
……导致都家被摧毁的那场大祸的,其中一方责任者的,妹妹。
谢琇心想,跟这样的文化人讲话,真是太耗费心神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哪个话题会引起怎样的后续反应……但你还是要说。因为——
谢琇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因为她还要刷他的好感度。
她想了想,索性将错就错,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到了‘夕阳西下几时回’——已经夕阳西下了,入夜之后,院中的风就会渐渐清冷起来,不适于再逗留……我们,也是时候回去了吧?”
都瑾微微一怔,视线仿佛定格在亭外的天际上。
其实现在是夏季,白昼很长,即使太阳西斜,但光线还是很明亮。
这个时辰,放在冬日,或许的确已经是该回去了的时候。
可是放在夏季,就很容易给人以一种错觉,仿佛时间尚早,他们还可以在这处美景之中逗留很久,直到忘却归路。
他悠悠地轻叹了一声。
那叹息袅袅,仿佛能够随风传去十里。
他没有回应她那句“要不要回去”的问话,而是转而提起了另外一句诗。
“我倒是很喜欢‘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他意味深长地注视着她,含笑说道。
谢琇的眼睫微微一颤,然而她默不作声。
这很明显并不是接不上来而保持了沉默,而是因为——
都瑾的眼中似有光芒一闪。但他并没有穷追猛打,而是缓缓挺直了背脊,双手抚平了衣袍上因为坐下而产生的一丝褶皱。
“……你说得对。”他的笑声里仿若带着一抹叹息之意。
“是该回去了。”
他用手一撑琴案的边缘,长身站了起来。在还没有完全站直的时候,他就弯腰绕过琴案,步履匆忙,走得很快,衣袂飘飘,下摆掠过案头,腰间垂挂下来的不知是什么玉佩还是饰物不慎撞到了案角,发出“叩”的一声磕碰之声。
谢琇:……!
她慌忙把脸扭过来,就要去替他查看到底是什么佩饰撞到了琴案,佩饰本身又有没有损坏。可是都瑾脚下一点,就急停在了原地,并竖起一只右手,示意“不必”。
谢琇:“……”
啊,这是生气了吧?还是闹起别扭来的一种方式?
……大少爷或许不太能够经受自己的示好被别人跳过不提,仿若是当着自己的面就被下了面子,于是又是羞窘又是恼怒,步履匆匆地抬脚就走,绕过琴案的边角时还因为太仓促了而没调整好步伐一个踉跄——正是那个踉跄的动作,让他原本就没完全站直的身躯又猛地歪了一下,腰间垂挂下来的什么玉佩之类的斜斜荡开,刚好磕碰到硬质的琴案。
谢琇虽然刚刚是假意把视线朝着亭外的庭院的,但眼角的余光也在注意着他,只是没想到大少爷这么快就露出了破绽,援救不及,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带着一丝狼狈地重新站定在原地,把背脊挺得比刚才还要笔直,并且绷紧了脸、抿起了唇,整个人就彷如一尊凝固在原地的雕像。
谢琇差一点儿笑出来,慌忙也学着大少爷绷住脸。
世家公子脸皮薄,她刚刚不应该因为答不上来就装聋作哑的。
她轻咳一声,走到都瑾的面前。
……结果都大少爷不但把脸皮绷得紧紧的,他甚至都没有拿眼睛再去看她。
对不住,可是谢琇的表情管理突然崩溃了,她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都大少爷的脸上霎时间就掠过暴风骤雨。大少爷的脸阴沉得都快要滴水了。
可是在谢琇看来,他怒气冲冲的样子,就好像是一只不知深浅的小公鹿,气呼呼地打算用初生的一丁点茸茸的鹿角,到处乱抵乱顶,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实则看在别人眼里,只是一种装腔作势的吓唬罢了。
这么想着,谢琇觉得自己脸上的笑意不可遏制地加深了。
她想了想,伸手去拉都瑾垂落下来的宽大衣袖的一角,甚至十分谨慎地,都没有碰到他的手或手臂的任何一点点。
“罢啦,是我之过。”她放柔了声音,缓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