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这篇文章取名叫《凌虚台记》,明面上写的是游记,明面上说的是土台都不能长久保留,更何况人员的变迁,若有心人仔细一想,就能明白其中深意。
宋选等人在凤翔府当差当的好好的,为何会突然离开?那肯定是犯了事啊!
苏轼文采斐然,这篇文章很快就引文人墨客纷纷传颂。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传至这汴京。
早在半个月之前,宋选指责苏轼的消息就已送到汴京,说的是苏轼抢占民宅。
说起来苏轼如今所住的宅院买的颇为便宜,这让他觉得自己运气颇好,他来凤翔府之前就已差了一个管事先到了凤翔府,打算买个小院子。
毕竟用苏辙的话来说,赁屋子并不划算,还不如买宅子,一来自己住的舒服,二来还能投资。
原本一千二百贯钱的宅院,他用了七百贯就买到了。
等他到了凤翔府之后才知道自己运气极好,正好有个卖家急着回老家,所以宅子贱卖。
谁知一开始宋选就是有备而来,这卖家是宋选的人,至于宅子贱卖则是宋选的老招数。
凤翔府的宅子卖的并不贵,大多前来任职的官员都会选择买宅院,所以就以此等招数将宅子卖出去,等着官员上任后能为自己所用是最好不过,若是不能,呵呵,到时候就说那官员仗着自己是朝廷命官是强买强卖。
一来二去的,新上任的官员只能上了贼船,若不然,可是没好果子吃的。
但宋选却是万万没想到苏轼是软硬不吃。
这才有了后面的事儿。
这消息一传到汴京,竟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来是苏轼和苏洵,苏辙三人在汴京风头正盛,二来是这件事背后有程之才等人的推波助澜。
一时间,汴京是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有人说苏轼去了凤翔府,想着天地皇帝远,所以抢占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