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明末大军阀 第41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刘衍笑着说道:“好!此事若能成功,郑家定然能够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本公看,不如就给郑参将改个名字,曰成功二字,如何?”
“郑,成功!”
郑森当即大喜,抱拳说道:“郑成功谢阁老赐名!”
周围众人见状都是神色各异,不明白刘衍为何对这个郑森如此厚待,按照刘衍以往的脾气,不说惩处郑森一番,至少也会诘问一通。
可是刘衍却始终对郑森笑容以对,甚至还给郑森改了个名字,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当日,已经改名为郑成功的郑森策马出城,带着一众护卫从宣武门出城之后,沿着官路南下,心中还依然激荡不已,暗道:“此番刘阁老能够如此重视我郑家,回去之后定要力劝父亲,千万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让郑家走上歧途!”
而当郑成功离开的时候,刘衍却将朝廷各部尚书都留在了内阁官署,开始商议应对反叛之策。
“对于叛逆,朝廷没有第二个选择,唯有出兵平乱,直接镇压!”
刘衍当即下了决断,众人也没有异议,毕竟两广、云贵叛军之所以起兵,就是要以反对朝廷新政、军改为借口,实行反对朝廷之实,朝廷岂能和和气气的应对?
于是刘衍说道:“国防部可有应对方略?”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当即说道:“启禀阁老,目前国防部已经有了硬度方略,具体如下。”
按照国防部拿出的方略,朝廷将调集山东驻防军的莱登营、兖青营、济东营南下,同时以山东巡抚颜继祖为主帅,命其率领抚标营南下江西道,抗击广东的叛军。
调集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副总兵马祥麟出兵南下,抗击云南的叛军,配合黔国公部兵马,围剿云南的叛军。
调集湖广的驻防军各营抗击贵州道的叛军。
田辉叙说道:“阁老,目前来看,四川、江西两道的兵马问题不大,对阵叛军都能够稳赢。只是湖广道的各营驻防军属于草创,战力上还有些欠缺,所以此番出战,属下的底气还是有些不足。”
刘衍沉吟了一番,随后说道:“按照国防部之前报上来的建制来看,湖广道目前有永衡营(永州府、衡州府、郴州)、宝辰营(宝庆府、辰州府、靖州)、长沙营(长沙府一带)、黄德营(黄州府、德安府)等八个驻防营,兵力上是足够的,只是各营参将都是皇明军事学院和皇明演武堂新毕业的,战场经验不足,各营兵马也是刚刚整编的,战力上的确没有经历过锤炼,所以主将人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田辉叙非常赞同,说道:“所以目前湖广总兵官的人选还没有确定,请阁老遴选。”
刘衍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以本公之见,就调皇明军事学院的李定国为湖广道总兵官,刘良佐为长沙营参将,高杰为宝辰营参将,黄得功为永衡营参将、艾能奇为黄德营参将。”
“另外,以吕大器为浙江道总兵官,李岩为浙江道副总兵,红娘子为浙江道参谋。”
“以瞿式耜为南直隶总兵官,率部驻守南京等地。”
截止到现在,李定国、李岩、黄得功等人已经在青州府的皇明军事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对于基础的新式军事知识,众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并且已经全盘接受了学院中教授的新式思想,对于朝廷推行的新政、军改之策,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在众人已经是刘衍新政、军改的坚定支持者。
所以刘衍面对如今南方各省严重缺少可用之才的局面,便将众人全部调出来做事。
“本公给他们一个做事的平台,具体能走多远,就看各人自己的本事了。”
对于刘衍的方略,国防部尚书田辉叙没有异议,其余众人也没有异议,财政部尚书岳明也当即说道:“属下尽快拿出一个钱粮的调配方略,并且与民政部协调,尽快征调民夫参战。”
刘衍点头说道:“此战,朝廷大军兵分三路,西路主将为四川总兵官秦良玉,中路为湖广道总兵官李定国,东路为山东巡抚颜继祖,三支大军互不统属,各自对阵当面之敌。”
“同时,征调国防军第十军进驻湖广道,征调国防军第十一军进驻江西道,国防军第十二军余部返回北京城驻防。”
刘衍对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说道:“国防军第十军、第十一军就是此战的压舱石,负责在后方督阵,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参战扭转战局,此战的主力还是各地的驻防军各部。”
田辉叙说道:“阁老的意思是,以战练兵,以此战来检验各地驻防军的训练成果,以及军改之策的真实效果?”
刘衍说道:“正是此意!不过国防部要有所预备,给国防军第十一军发下命令,在驻防江西道的同时,要严密监控福建的动向,一旦郑芝龙有参战的迹象,国防军第十一军要立即放弃广东方向的警戒,直接向东杀进福建,围剿郑芝龙所部!”
刘衍自然不会因为看好郑成功,就彻底放弃对郑芝龙的警觉,所以必要的准备还是必要的,只要郑芝龙胆敢参与此番的叛乱,刘衍就不介意直接出兵平定了福建。
当然,刘衍心中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与郑芝龙开战的,毕竟朝廷的新式水师还没有建成,一旦在陆战中郑芝龙战败,一定会凭借海上优势撤到台湾,甚至是以日本、南洋、台湾为一个整体,封锁大明的东南沿海,这是刘衍不愿意面对的局面。
“希望郑成功能够劝住郑芝龙,不要干啥事,否则就别怪本公手下无情了!”
第五百九十三章 南北大战
随着国防部下达了动员命令之后,李定国、吕大器、颜继祖、秦良玉等各部纷纷南下。
四川道、江西道、浙江道、湖广道,虽然朝廷对外宣称的是三路大军,可实际上调动的却是四支大军,因为还有吕大器所部的浙江道兵马,虽然这支兵马的主要责任是监视和牵制福建的郑芝龙部,可也是一路大军。
随着各路大军开始快速集结,装备部、财政部调集的钱粮和兵备,以及民政部调集的大量民夫也随之南下集结,天下为之震动,两广、云贵的叛军,以及“盘踞”在福建的郑芝龙,全都被朝廷以武力平乱的决心所震惊。
湖广道,靖州城。
在知府衙门内,湖广道总兵官李定国坐在上首,长沙营参将刘良佐、宝辰营参将高杰、永衡营参将黄得功、黄德营参将艾能奇等人齐聚一堂,除了几人之外,湖广道的其余几营兵马,并没有集结在靖州城这边,而是被李定国部署在州府、永州府、郴州一带,负责阻击广西和广东叛军的进攻,守卫主力大军的侧翼。
此战,李定国这一路的进攻主力,便是在座几个参将手中的兵马了。一共四个驻防营,再加上李定国的镇标营数千精锐,主力大军共有七万余人,兵力堪称雄厚。
此时在大堂上已经展开了一副贵州舆图,李定国招呼众人上前观看,说道:“诸位,本镇先说一句题外话,咱们湖广道的驻防军各部主将,都不是朝廷的核心将领,本镇原先是流寇,艾参将也是流寇,其余诸位都是原先南京朝廷的将领,咱们在朝中一些人的眼里,都是不受待见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