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明末大军阀 第47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李倧也是极为不满的说道:“数十万明军攻入朝鲜是亡国之危,日本人进入朝鲜则是灭种之危!此议不必再提!”
金自点见李倧和朴自荀都非常反对向日本借兵,只好低下头不再说话,可是心中却是活络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名左参赞快步走了进来,大声说道:“启禀王上,刚刚收到消息,明军数十万主力已经围住了黄海道治所海州城,并且调集了庞大的舰队进行夹击,海州告急!”
这下,李倧、金自点、朴自荀都慌了手脚,海州城一旦陷落,那整个黄海道就完了,京畿道也就失去了北面的屏障,明军可以直接冲进京畿道内,汉城也将危在旦夕。
朴自荀说道:“王上,应立即调集江原道的十万大军支援海州!”
金自点则极力反对,此时去支援海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黄海道的三十多万大军都挡不住明军,只能龟缩在海州城内外,被明军海陆大军围攻,江原道的十万兵马赶过去能干什么?不过是给明军送菜而已!
李倧这次听进了金自点的话,对朴自荀说道:“立即将江原道的十万大军调到京畿道来,集中所有兵力固守京畿道!”
“王上!”
“不要再说了!”
朴自荀看着已经乱了阵脚的李倧,明白李倧已经被明军的强大攻势给吓住了,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只好领命退下。
金自点却并没有退下,而是对李倧说道:“王上,不是臣说丧气话,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即便将江原道的十万大军调回来,多半也是受不住汉城的。”
“那怎么办?”
李倧心中苦涩,朝鲜本就是小国,只能依附于中原王朝,原本以为满清崛起、大明衰败,中原肯定会重演蒙古南下的陆沉局面,所以朝鲜才会投向满清。
可是谁能想到,已经行将就木的大明竟然起死回生了,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将如日中天的大清送下了地狱,这一番惊天逆转实在是出人意料,让李倧怎么也想不明白。
此时金自点说道:“既然王上不愿意向日本借兵,那为今之计也只有放弃汉城,率领京畿道、江原道的五十多万大军向南撤退,先撤到忠清道去。”
“放弃汉城?”
李倧吃了一惊,要知道现在朝鲜两班官吏并不是很稳定,有很多亲清大臣,这些人都是定时炸弹,如果自己逃出了汉城,难保不会有人举起旗号另立他人为王。
金自点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于是说道:“王上要清楚,这不是放弃汉城,而是战略转移,大将军不是说只有坚持到今年冬天,朝鲜才会有一线生机吗?那王上就应该尽全力拖延战事,撤退便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王上撤出汉城的时候,也应该将两班大臣和宗室全部带在身边,以免有人被明军抓住,多生事端!”
李倧听完不禁点头赞同,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还像是那么回事,至少可以拖延时间、保存实力,否则以明军的强悍和庞大的兵力,京畿道和江原道的五十多万大军也是抵挡不了多久的。
“王上,眼下黄海道已经不可救了,黄海道的数十万大军一旦覆灭,那京畿道和江原道的五十多万大军就是朝鲜的最后兵力,也是朝鲜的最后希望,王上不可不慎重,轻易不可与明军对垒啊!”
李倧重重的点了点头,决定采纳金自点的建议,当即下令准备南撤。
次日,李倧准备放弃汉城向南撤退的消息彻底传开,整个汉城都陷入了动乱之中,城中百姓开始大批的向南出逃,到处都是扶老携幼居家出逃的百姓,还有大批的两班官吏也是一样,乘着马车、带着财物直接逃命,整个汉城都像是末日来临一般。
朴自荀闻讯也是大吃一惊,自己还在苦苦谋划如何抵挡明军,李倧竟然要准备弃城而逃了,难道朝鲜还有比汉城更坚固的城池吗?
于是朴自荀直接进入王宫,准备面见李倧进行劝谏,却见王宫内外也是一片慌乱,到处都是打点行囊的宫女和仆从,还有一队队的侍卫在搬运大大小小的木箱子,看来李倧已经彻底下定决心,准备跑路了。
随后朴自荀直接来到了李倧的寝宫,只见李倧正在和金自点商议着什么,二人见到朴自荀到来,都显得很诧异。
“臣已经派人联络江原道的十万大军,命其部尽快赶来汉城协防,可是王上为何突然要放弃汉城南撤?”
朴自荀一上来就直接质问,让李倧很是不高兴,说道:“难道大将军有办法挡住明军吗?京畿道和江原道的五十多万大军已经是朝鲜最后的希望,绝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朴自荀说道:“可汉城是朝鲜的都城,骤然放弃,会让军心尽失,朝鲜也就完了!”
李倧闻言不悦,金自点直接说道:“大将军不要危言耸听,只要王上还是安全的,只要五十多万大军还在,朝鲜就还在!”
“再者说,将战事拖延到入冬,不就是大将军的谋略吗?如今放弃汉城也是为了拖延战事,王上可都是按照大将军的谋略行动,为何大将军就看不出来?”
朴自荀指着金自点怒斥闭嘴,然后又要向李倧劝谏,却见一个侍卫快步进来,禀报道:“启禀王上,宗室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此时王宫之中只有李倧的妻小,王后赵氏乃是李倧之继妃,本贯杨州。其父为汉原府院君赵昌远,其母为完山府夫人崔氏。
长子李朚在崇祯十年“丙子胡乱”后,与其妻姜氏和其弟凤林大君李淏被押往盛京做人质,而后随着满清的接连败亡,多铎为了稳住朝鲜,并且向朝鲜索要兵力,便将其余李淏放归朝鲜。
只不过李朚命不好,回到汉城没多久便染病而亡,谥号“昭显”。此时王宫内只有李朚的牌位而已。
次子李淏今年二十八岁,也是此时的世子,早年受封凤林大君,丙子胡乱期间在江华岛被清军俘虏,被满清放归后,便成了李倧寄以厚望的儿子。
三子李?今年二十四岁,封麟坪大君。
此时朴自荀万万想不到,李倧竟然已经将家眷都整顿好,现在拔腿就可以走了!
“王上!”
李倧见朴自荀还在纠缠,便怒声说道:“大将军!你现在立即派人给江原道的十万大军传令,命其部立即赶往忠清道的治所公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