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65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梁尚才指了指舵楼方向,解释道:“皇上,这舵楼乃是宝船最核心之处,一楼为舵手操作间、医官居所,二楼则为官员将领与外国使节居所,三楼设有神堂,供奉妈祖诸神,而最上面一层,则是观测气象、发出信号、指挥舰队的地方……”
朱允炆深深吸了一口气,古人的智慧,绝不容小视,他们虽然不懂得那么多物理学,但凭借着他们的经验与思考,早已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ps:
此一章,致敬古代造船业的先人。
第四百三十三章 钢铁船?那还不沉了
朱允炆听得津津有味,目光不时扫过宽阔的甲板,高大的舵楼,拍打着坚实的船舷,满是骄傲。
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一个划时代的时代。
“船头前舱,可以安置一百余水手,整个船只底尖上阔,船头昂,船尾高……”
梁尚才面带红光,感觉此时此刻无比光荣,一年多的日夜辛劳,全都值得了。
朱允炆抬头看向,这宝船之上,设有九道桅杆,每一根桅杆之上,都挂有硬帆。
而这种硬帆,与西方大航海时期的分段软帆不同,这类硬帆十分沉重,升起来很是费力,但是却有着十分高的受风效率,有助于提高船速,而且在桅杆之上,并没有设置固定的横桁,而是可以灵活调整方向,利用多面来风。
“若是没有风,却仍需速度时,该如何办?”
郑和询问道。
在追击倭寇的时候,郑和不止一次遇到没有风的情况,倭寇小船划拉几下,跑出多远了,可是大福船需要划拉更多才可能追得上,有几次甚至差点让倭寇逃走。
速度问题,是郑和十分看重的一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