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20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允炆抓起杯子摔在地上,呵斥:“岂有此理,传内阁、六部与都察院官员!”
刘长阁哆嗦了下,行礼退出,安排人去传唤六部、都察院官员,自己则进入内阁,告诉了解缙、郁新、杨士奇这个惊天消息。
解缙担忧不已:“疙瘩瘟一起,无数人要遭殃啊。”
杨士奇凝重地点了点头,没有人说得清楚疙瘩瘟这种鼠-疫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唐宋都没有逃过这类问题。
如宋时开封“京师大热,疫死者众”,当时就是疙瘩瘟引起的。元朝末年,疙瘩瘟更是横行,还有其他病疫横行,逼迫着朱元璋端着一只碗开局……
这种病,要人命啊,但是什么病,总能有办法控制一二,至少不应该让范围继续扩大,可就安全局的消息,疙瘩瘟已经在福建成蔓延之势,波及三府!
在六部、都察院、内阁官员进入武英殿后,刚行礼完毕,王宾、盛寅便匆匆求见。
朱允炆宣其入殿,王宾行礼,连忙说:“皇上,福建邵武府出现鼠-疫,民间将其称之为疙瘩瘟,现恐怕已波及多处,还请皇上当机立断,及时封锁疫区,以避免疙瘩瘟进一步蔓延。”
“你从何处得知消息?”
朱允炆很是惊讶,王宾坐在国子监消息都比地方布政使司、府衙快得多,和安全局的速度都相当了!
王宾连忙解释,然后说:“事不宜迟,臣愿带国子监监生,前往疫区救治百姓!”
“使不得……”杨士奇连忙阻拦:“皇上,王院长肩负国子监医学院重任,不可轻易离开,臣请另选他人。”
杨士奇很清楚,疙瘩瘟是要人命的,十个人里面能活一半就算不错了,甚至有些地方,一死一片,一个活人都不见!
王宾是国子监医学院的领头人,他若是出了实,这个损失可就太大了!
ps:
《大明》一千章,三百多万字,回顾下多少有些恍然。这本书能写到这里,没有被切掉,真的是靠大家的支持才活下来的,容惊雪在这里给所有读者们说一声:
谢谢,谢谢你们。
惊雪放假休息了,原本想爆发的,可谁想,事多的还不如……哈哈,还请原谅,加上过年这段时间总需要陪陪家人,等下个月一定爆更。
年前再努力下,试试能不能爆下,不敢保证,尽量。
还是那句话,谢谢你们。
第一千零一章 蒸汽机船南下
对于疙瘩瘟,朱允炆是不熟悉的,像是天花、霍乱、鼠-疫等,这些不是被宣布灭绝了,就是已经被控制住了,还有一种吞刀片的,也没很好的办法。
虽然不清楚如何解决疙瘩瘟,但朱允炆还是清楚,疙瘩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老鼠、跳蚤与空气,遏制其扩散的关键,就在这三点上。
追究谁的责任,罢了谁的官,扒了谁的衣服,这都需要安排在救治之后,当务之急是选派医官前往福建,控制住疙瘩瘟不进一步蔓延。
解缙询问王宾、盛寅:“疙瘩瘟如何应对,可有解救之法?”
王宾沉思良久,凝重地说:“宋代医师庞安时在《温病论》中记载过,屠苏酒、辟温粉、千敷散、杀鬼丸、务成子萤火丸等,对防治疙瘩瘟有效。元末时,民间传有一些偏方也可治疙瘩瘟,但并没有出奇好的法子,十之五六,还需要看命。”
朱允炆严肃地说:“隔离有效,没有染病与染病的人,必须隔离开来。”
解缙、郁新与杨士奇等人看着朱允炆,很是为难,蹇义更是直言:“皇上,隔离之法对于百姓恐怕有些难以接受。”
“有何不可接受?”
朱允炆严肃地问。
后世那么多舱,那么多隔离的,也没见闹多少事,怎么搁古代来,隔离还行不通了?
蹇义-解释道:“民间重孝道,主张父母骨肉有疾者,并须日夕专切,不离左右眉侍。”
朱允炆郁闷了,自己忘记了这一茬。
孝道在民间极为人看重,如果老爹、老娘病了,哪个儿子、儿媳妇不管不养,那是会被戳脊梁骨,严重甚至可能会被拉官府揍一顿。
如果朱允炆强硬要求隔离,那一口子不愿意,一家家不愿意,那岂不是要激起矛盾,如果有人在隔离期间挂了,人家再怪朝廷没照料好,说朝廷草菅人命……
“皇上,防治疙瘩瘟的方子太医院与医学院总还是有一些,但能不能收效,收效多少,还需要具体看情况,只是福建疫区到底多大,多少人染疾,需要多少草药,这些都没个准确情报。”
王宾忧心忡忡。
朱允炆摆了摆手,看向郁新:“郁阁屡次救灾,经验丰富,可敢领此任而往?”
郁新知道事情紧急,事关重大,没有推脱,当即领命:“臣愿往。”
朱允炆真诚地看着郁新,此人有些时候过于死板,过于重视文官利益,多少次反对过自己,但论说治理地方的能力,地方救灾经验,物资调配与人力组织能力,却明显胜过解缙与杨士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