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20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杨五山自信地看着几人,伸出一根手指,说:“下一步,我们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找到财源,支撑阴兵运作,这件事由我来负责。”
李六指、赵九惊讶不已。
财源可谓是最难搞定的事,这个世界虽然商机不少,但想要让人给自己白白送钱,可是不容易。杨五山竟然大包大揽,负责起了这件事!
杨五山将两人的表情收入眼底,继续说:“第二,重建情报网,京师是天下消息之本,我们不能失去京师的情报网。这件事交给白依依负责,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
白依依重重点头。
杨五山将温字令交给白依依,警告道:“下不为例,若再敢隐瞒,休要怪我不客气。”
白依依看着手中的温字令,深深看着杨五山:“再无下次。”
杨五山微微点头,对赵九、李六指严肃地说:“第三,培育阴兵,加大传教!我们的人手不能只减不增,白莲教也不应该束手待毙,应该深入民间,传播教义!尤其是白莲教根基稳的地方,更应该扩大宣传,如山东青州!”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永嘉学派,解放思想
大明朝廷如同精密的机器,七千万百姓是动力,一个个官员是大大小小的齿轮,动力驱动着齿轮转动,啮合,传动,运转……
哪一个齿轮对接哪一个齿轮,传递多少扭矩,转动多少幅度,已沿着制度固定了起来。
朝堂形成了自己地秩序,坐在武英殿里地人,只不过是驾驭整体的方向,决定对若干齿轮进行润滑、修理、更换。
在机器大部分完好地情况下,武英殿里坐着地人是朱允炆,还是朱文奎,对于走在一条直路上地大明,并不重要。
受益于朝廷规划的清晰、财政预算的精细,六部职能的明确,官场的持续治理,农业基础面的稳定,商业方面的繁荣,大明处在加速运转阶段,初级的工业开始出现,社会分工随之而来……
朱允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离开金陵的。
黄淮看着站在船头的朱允炆,他似乎很是惬意,享受着风的吹拂。眼前的水,已不是长江水,而是碧蓝的海水。
朱允炆回过头,对发愣的黄淮招手,在黄淮走近后,开口说:“看来你不晕船啊,这一点比汤不平强多了。”
汤不平有些无奈,自己是北方人,最初并不适应船摇摇晃晃。但后来坐船坐多了,也就适应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