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士

大明国士 第26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可以说,一旦宝钞恢复了应有的价值,大明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包括他蹇义。
但...唯独户部这个部门没办法从中受益。
就算宝钞恢复价值,户部该花出去多少钱,还是要花出去多少钱。
因为户部不用管宝钞的实际价值。
一大半的官员都支持的事情,朱棣当然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准!”
陈堪躬身一礼:“必不负陛下厚望。”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今日陈堪的到来,对于他来说完全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
不仅将他从与百官对峙的尴尬境地之中解救了出来。
并成功的把百官给带偏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做人要低调
朝会散去。
陈堪被朱棣单独留了下来。
“你当真有把握在半年之内恢复宝钞的价值?”
朱棣背着手,脸上严肃的表情也被期待和兴奋取代。
如果宝钞真的能恢复价值,那岂不是说朝廷将会有花不完的钱?
朱棣已经在开始幻想着宝钞花一张丢一张的豪横日子。
看着朱棣的样子,陈堪实在是不想给他泼冷水。
但是没办法,成年人嘛,总是要面对现实的。
陈堪摇摇头:“半年之内,臣只能保证让京师的宝钞恢复价值,至于地方上,除非大明皇家银行遍地开花。”
“微臣估摸着,想将宝钞普及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再辐射到周边国家,怎么着也需要十年打底吧。”
果然,陈堪的话音一落,朱棣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垮了下来。
他气急败坏的看着陈堪:“十年,怎么会要这么久呢?”
陈堪无奈的叹了口气,解释道:“陛下,我大明幅员万里,东至东海,南至南洋,西至高原,北抵草原,这么大土地上,生活着六千万百姓。
光是将银行开到每一个有人的地方,便非是一日之功。
更不要说我大明如今的道路情况,想要将宝钞和金银运送到每一个有人的地方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更何况,臣推行的新式宝钞,还没有在百姓之中竖立起信用。
十年时间,已经是太祖先皇帝已经发行宝钞为咱们这一代人打好根基的情况下,不然臣一定会告诉您至少二十年打底。”
听完陈堪的话,朱棣脸上露出一抹颓然之色。
这些事情,他这个帝王又何尝不明白。
大明太大了,一个普通人想要从大明的最东边走到最西边,至少也是一年时间打底。
而大明复杂的国情,更是让宝钞的普及难上加难。
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以物易物这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连金银交易的程度都还没有达到,更遑论去这样的地方推行一张纸。
陈堪正是了解了这些事情,才会决定先从南京开始竖立宝钞的信用货币体系。
宝钞这种东西,在没有电子设备辅助的情况下,想要迅速推广到全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与朱棣交流了一下关于宝钞的意见,朱棣只给了陈堪一句话:“放手去做。”
既然朱棣不遗余力的支持自己,陈堪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于是他果断的将军籍制度的弊端和户籍制度的弊端说了出来。
当然,陈堪还没有蠢到直接告诉朱棣你爹定下的户籍制度就是屎,你赶紧改,不然大明就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