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杨本才点了点头,还以为也是赶考的书生呢,套个近乎好有个照应,原来不是。
易书元没再说什么,往船舱内部走去。
船上的乘客并不算多,除了刚刚上船的书生和易书元,也就零星七八个。
仓内空着很多地方,显然船东这一次收货并不算太顺利。
到了傍晚,有人啃干粮,有人下船去吃东西,也有人去码头采购一些东西,以免在行船途中没东西吃,在这船上,船家除了提供水,其他的一概不管,想吃东西也可以买。
易书元站在船头甲板上看着码头上灯火通明,显得热闹非凡。
跳板那边,又有一些新客上船,有老有少,还有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不过六七岁,一个则还需要手抱着。
上船的价格明显随着时间呈现递减,易书元虽然离得远,但听得清清楚楚,虽然没几个人是直达承天府的,大多会中途下船,但后面上船的人均一两不到。
“死奸商!”
易书元暗暗骂了一句,早知道晚点上船了。
稍远处,有人骂骂咧咧忘这艘船边走来。
“他娘的,真他娘的倒霉!”“你说说那伙人是不是出老千?”
“那也拉你不回……”
几人到了船头处,声音就小了下来。
收船费的中年男子站了起来。
“怎么才回来?就你们最晚了,把桌子搬上船,准备准备,明早要的。”
“是是是!”“在码头玩了玩耽搁了……”
“哼!”
管事的提着一包钱上船了,船下的几个船工低骂几句,搬着桌凳也上了船。
傍晚的昏暗中,易书元在甲板那边若有所思,那烂赌鬼居然是这艘船上的船工。
第129章 浮光跃金
晚上的船舱内不准乘客自己随便点灯,但里面也不是漆黑一片,一盏格栅小铁笼内的柱头灯虽小,但勉强提供了一些照明。
昏暗的船舱内,有人已经睡着了,有的人则淅淅索索的动静不断,至于船舱外的码头则依旧十分热闹,只不过距离大船也稍远。
易书元再一次从舱内出来,来到了甲板上。
此刻已经是明月当空繁星点点,江面之上也拂风起浪。
开阳大运河是前朝在国力鼎盛时期开凿的伟大工程,虽然在当时引得民怨不止,但不得不说时至今日,开凿大运河确实是福泽子孙万世的壮举。
易书元在元江县编撰县志的时候,就从文献上了解过这条大运河。
确切的说这河贯通的是东南和西北两处富庶之地,全长约九千里,平均河道宽度十数丈。
如茗州城外这一片江段,因为和原本的大河互通,外加原本的一块洼地,更是形成了一片百丈不止的宽阔水域。
易书元走上甲板,正月末尾的寒风依旧刺骨,没什么人在这时候待在甲板上,他轻轻一跃,就到了船舱顶部。
船头已经提前调转,此刻是头部朝着运河河面。
易书元就地坐下,靠着这边低矮的围栏,看看码头上的热闹,望一望远方茗州城的灯火,再转头看向运河河面。
夜色的风带起江面不定的波浪,月光照射下来,在易书元此刻的视线中折射出一个角度。
这角度使得在易书元的眼中,月光好似在波浪上跳动,带起一阵一阵的并不刺眼的闪耀。
一时间,易书元竟看得有些痴了。
易书元看的好似不是水,看的好似不是光,看的是起伏不定浩荡不平,看的是闪耀流转又引风动浪。
水波浮动,月色相随,有光有影,如梦如幻。
易书元袖中一道不显眼的光泽飞出,在手边化为了那个酒葫芦,他晃动着葫芦,感受着内部存酒的晃动,好似里面也带起河面的波涛。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