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箱之中有被褥也有锅有碗和各种杂物,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书籍,路引也被翻找出来,印证了易书元的回答,只不过不是元江县,而是成了茗州人。
加上搭手探脉之下,眼前儒生也根本没有内力,实在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武官拿起挂在背箱一角的大葫芦,摇晃了一下,攥着葫芦藤拔开葫芦嘴,瓶口没有任何味道,倾倒一下葫芦,顿时有一股水流被倒了出来,明显就是普通的清水。
再看向儒生,始终从容,结合此前问答之言语,武官也知晓此人绝非寻常庸俗书生,是个有真才实学且亲身带着弟子游学四方的人。
对易书元奸细的怀疑其实已经淡了,不过也不能妄下定论。
武官将葫芦重新放好,起身略带歉意地拱了拱手道。
“我等也是公事公办,先生才学出众身世清楚,但误会虽已解除,还请先生先委屈一下,等都督赶来再行定夺!”
“理当如此!”
易书元拱手回礼。
“带易先生下去休息,单独住一间客舍,好生照看不得有误!”
“是!”
你说误会解除吧,看管得更严了,想要去拿背箱却被那武官挡着,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
易书元无奈,只能笑笑带着石生随着士卒离去了。
等易书元一走,武官就看向身旁数人。
“此人乃是大才,希望他真的不是奸细吧,否则也太过可惜!”
“大人放心,其人仪态从容进退有度,定是能识大体之人,既然是我大庸人又学识渊博,怎可能当那南晏奸细!”
“不错,而且那丁飞雄……也确实不像在说假话……”
武官也是点了点头,不论是丁飞雄还是易书元都不像是真正的奸细。
“等都督来了再说吧!”
第225章 再遇旧识
西北都督邹介已经七十三岁了,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发苍髯老将,在大庸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高龄武官了。
当今皇帝比较喜欢提拔年轻一辈,但即便邹介年纪这么大,却深得帝王信任,也是帮助皇帝实现军队整肃的重要人物,不说在西北了,在整个大庸的武官群体中都有很深的威望。
在丁飞雄束手就擒当天的深夜,一个骑着快马的骑手叫开了城门,并一路纵马狂奔到了溯州都督府。
到府邸之前,骑手猛拉缰绳,马匹人立而起,发出一阵嘶鸣。
已经在床铺上熟睡的老将军一下就被马匹的嘶鸣惊醒,他睁开了眼睛直接坐了起来。
片刻后,都督府的亲兵急匆匆来报。
“都督,都督……三相县送来急件——”
不过到了门前,里面的老将军已经穿好了衣衫开门走了出来。
在都督府的武威堂中,老都督细细浏览了信件内容,纵然是他也不由显露出惊色。
抓到的可能是先天高手?
“对方真的是束手就擒的?”
邹介看向来传令的骑手,后者点点头道。
“回都督,千真万确,那和尚身法奇快,迎着军阵前行,将阻挡士卒打得人仰马翻,最后在校尉面前选择束手。”
信件中已经写得较为明白了,细作的事情十分复杂,而细作带出的事情也很重要。
而且那边的武官不敢随便移动那个云游僧,在相山禅院可能和尚有所忌惮,谁知道出去之后他会不会发狂。
老都督皱眉思量一下转头对着一名亲兵道。
“去把段嗣烈叫来,同我一起去一趟三相县。”
如果事情真的如信件中那般,那确实有必要亲自去一趟,只是那个游方僧的武功太高,老都督也心有忌惮。
当然,先天高手这种猜测老都督并不信,先天高手岂是那么容易成就的,成了先天高手又岂会如此容易就束手。
而论武功,北凉州出身的段嗣烈当属西北翘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