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队长看她一眼,走到床边坐下,“那就不借。”
跟何桂芝婆媳不同,她俩借钱,是捱不得眼下的苦,想借钱过日子,老队长借钱是想翻身。
如今家里的情况就是寅吃卯粮,除去给陈大勇治病的钱,一家人要活着都很难。
要想翻身,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干一天活挣一天的钱了,得动脑子,才能跳出如今的生活轨迹。
陈大勇把小霞搞批发挣钱的事情说了之后,老队长也跟儿子聊过,两人认为,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
做买卖是可行的,搞批发挣钱也是可行的,小霞错就错在没能遵守承诺,恩将仇报,抢了小人书店的生意。
如果她愿意下苦,批发了玉米棒,跑远一点去卖,对于姥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小霞却犯了大忌,兔子吃起了窝边草。
父子两个深谈之后,老队长就动了念头,要把压箱底的袖算拿出来做抵押,借一些钱当本钱。
这个家里还是老队长说了算,尽管何桂枝不愿意,老队长还是把传家宝给拿出来,并且送到了元妮家。
当这件东西放在堂屋桌上的时候,姥姥姥爷的眼睛都睁大了。
小辈们不知道袖算,他们两个老的可是知道,要知道,老队长家是有传承的,他家祖上出过一个金算盘账房。
帐房先生,顾名思义就是算账做账的,也算是半个文化人了。
古代算账全靠算盘,老队长家的祖上有绝活,那就是袖算。
什么是袖算呢?就是算盘不用摆在桌面上,而是戴在手腕子上。
会袖算的账房,耳听伙计报数,双手笼在袖筒里,随口报来,就是正确的账目,因此很得东家器重。
其实这是个障眼法,在账房的手腕子上戴着特制的袖算算盘,伙计报数的时候,帐房先生用手指拨动算盘珠计数,就可以算出账目来。
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就是掌握了算盘的盲打技能。
袖算什么样呢?
相当于把算盘环形衔接起来,头尾相连,然后缩小,大小差不多刚好套在手腕上。
“你家真有金算盘啊?”这个问题在姥姥心中盘横己久,她一开口就问出来了。
在一个村里住了那么多年,打是光屁股小孩的时候,大家伙就说老队长家有金算盘,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承认。
后些年闹腾的厉害了,就没人提这事儿了,害怕给老队长家招惹祸事。
要是老队长一辈子不把金算盘拿出来,姥姥还以为这是个传说呢。
“其实这不是金的,这只是鎏金的,要是纯金的,我早都卖了。”老队长说了句实话。
黄金在任何年代都是硬通货,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袖算,只是表面镀了一点金,所以只能卖传承。
姥爷拿起袖算仔细端详着,嘴里啧啧赞叹,且不论值钱不值钱,这玩意儿做的可真精致。
姥爷看完了,大舅舅又接着看,猫蛋狗蛋,四个小孩没有看的资格,主要是害怕他们毛手毛脚,把东西给弄坏了。
最后,袖算传进了元妮手里,她细细摩挲一遍,根据手心的热度给断了代,“这是老物件,是明朝的吧?”
这回轮到老队长惊讶了,“妮儿,你咋知道?”
“妮儿大学就是学这个的,她上手一摸,就能说出道道来。”一提起外孙女,姥姥就特别自豪。
“上大学好啊,是得上大学。”没想到元妮儿有眼光,也省得自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老队长暗自松了口气。
“咱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不说那些外道话,你带着传家宝上门,是有事儿吧?”姥爷体贴的问道。
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老队长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说句不好听的话,他老人家把脚跺一跺,红旗大队也要抖三抖。
如今却卑微的拿着传家宝上门,这对比太强烈,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姥爷有些不忍心。
“是有事儿,我想做点手艺活,需要本钱,用这个算盘做抵押,能不能借我五百块?”
说完这些话,老队长就紧张的用脚趾抠地,生怕被拒绝,毕竟这算盘不是纯金的,只是镀金的生铁疙瘩。
陈家人都看向元妮,老队长有些搞不懂,借钱这样的大事,为啥要盯着一个小丫头看?
不过大家都盯着看,于是他也盯着看……
袖算这种东西,完全是民间流传的工艺品,要论价值的话,主要看材质,工艺和背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