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妮点头,“糖画泥人这些都算是民俗,绣花鞋垫当然也算。”
于是大舅把自己做的鞋垫拿出来,数量还真不少,一共有二十多双,全部以蓝黑色布面为底,上面用彩色丝线绣出的图案。
而每一双鞋垫的图案都不一样,最多的是花鸟,其次就是属相生肖鞋垫。
四舅母忍不住赞道,“大嫂,你这手艺好。”
她也是会绣鞋垫的,但绣鞋垫的手艺没法跟大嫂比。
看到了鞋垫,姥姥受到了启发,“做虎头鞋来不及了,咱们蒸点花馍吧?”
花馍又叫馍花,以麦面为主,用可食用的染色剂染色,蒸出来的馍馍。
这馍馍是有套路的,蒸馍的人手有多巧,思路有多清奇,蒸出来的馍就有多么令人惊艳。
元妮盘算了一下展位的面积,“没问题,现在就蒸,蒸好晾一晾,明天刚好拿去卖。”
大家正盘算的时候,丁老太太来敲门了,她说话开门见山,“听小兵说,你们要参加民俗博览会?”
“是啊。”
“我这儿有件东西,你们帮我拿去卖吧。”丁老太太说着,打开了手里的小包袱,从里面拿出长长一串黑色珠子……
第404章 被自己人拦住
这珠子颜色乌黑油润,个个大如龙眼,材料非金非玉,落在桌上瑯珰有声,一看就非凡品。
四舅舅伸手摸了一下,“丁主任,这是什么材料?”
丁老太太刚要说话,姥爷就吱声了,“这是木料,应该是乌木。”
大舅舅在家具厂见多识广,其见识已经超过了老父亲,他掂了两下黑珠子,“这不是乌木,这是阴沉木。”
丁老太太冲大舅舅比了个大拇哥,“陈学工同志,你可真识货,这就是阴沉木。”
阴沉木和乌木都是漆黑的木料,在不识货的外人看来,乌木和阴沉木是一样的,其实这二者大不相同。
乌木是木头品种,天生就黑漆漆的。
而阴沉木的前身可以是楠木,黄花梨等等,只要是质地坚硬的木料,常年埋在地下,不腐不烂,经过自然碳化作用之后,就可以形成阴沉木。
所以埋地下是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所有埋在地下的好木料,都能形成阴沉木,大部分都烂掉了。
这就导致阴沉木存世量极少,而且珍贵。
民间有传说,千金易得,而阴沉木难求。
丁老太太平时很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有点钱全花在丁小兵身上了。
元妮万万没想到,对方手里竟然有如此珍贵的珠子,她拿起阴沉木珠子摩擦了一遍,手感发烫,“丁主任,这珠子不仅是阴沉木做的,而且还是件古董,最少是明代的。”
丁老太太大为惊讶,相交一场,她只知元妮是考古系的大学生,可没想到她鉴宝的本事竟然如此出神入化,“是明代的,可你怎么知道?”
元妮展开珠链,估算了一下长度,大概有一百多颗,不用问了,这是佛珠。
明代的佛珠,再加上阴沉木形成的年头,这玩意儿怎么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个值钱的物件。
“这是个有年代的老玩意了,拿到民俗博览会上卖不值当,而且还漏了家底儿。
您要是想出这件阴沉木珠子,我可以帮你私下打听买主,比拿到博览会上卖划算。”元妮说的十分诚恳。
民俗博览会,其实更像是一个年货交流会,也像老式的庙会。
在民俗博览会上交流的物件,必定是有特色有意思的,但不一定特别值钱。
这主要是考虑到顾客群体,能去城隍庙逛悠看热闹的人,大多是普通人,买个花馍鞋垫还行,要买阴沉木珠子,就超出主体的消费能力了。
丁老太太瞬间就明白了元妮的意思,“那行,这事儿就拜托给你了,珠子我先收着。”
“你要有时间,可以跟着我姥姥一起蒸花馍,进项少点,但只要卖出去就有钱。”
丁老太太大大方方的点头,“蚊子再小也是肉,我不嫌少,我还能多找几个人一起蒸。”
姥姥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那你跟我一起去参加博览会吧,万一有人相中了花馍,让她们订货,咱们赶年前做出来。”
丁老太太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可我只会蒸大白馒头,不会花样子。”
“这简单,你和面,我来捏面人,然后咱们几家的灶一起上锅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